很多人填寫個人簡歷表或者是其他表格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有一欄是填寫籍貫的,但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填寫,不知道填寫的無非就有二類人,一類是戶口從出生的城市遷到了另一個城市,不知道該填寫原戶口地還是現(xiàn)戶口。另一類人是,不知道籍貫這一欄是否要填寫戶口所在地的詳細(xì)地址還是只到市。下面來看看。
在古代,籍是籍,貫是貫 ,“籍指的是役籍,即一個人從事的職業(yè),分別有民、軍、商、匠、儒、醫(yī)、鹽、樂、役等籍別。從清代開始,鄉(xiāng)貫和役籍開始合并,久而久之,“貫”與“籍”就很難分開了。不過,在特定場合“役籍”一詞仍在使用,比如“黨籍”、“軍籍”、“學(xué)籍”。
什么是籍貫呀
籍貫通常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從原則上來說,籍貫一般都跟隨父系,只有個別特殊情況會跟隨母系,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因為在公安部公通字號文件中有明確說明,公民的機關(guān)應(yīng)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或戶口所在地。
參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號文件,公民的籍貫應(yīng)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時的戶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戶口的,填寫祖父應(yīng)落常住戶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記籍貫后,祖父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再隨之更改。
籍貫怎么填是寫到市還是縣
籍貫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頻率比較高,需要注意籍貫填寫的規(guī)范性。在填寫籍貫的過程中,一般只需要具體到市縣即可,不需要細(xì)化至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區(qū)/縣。并且目前很多年輕人都以父親或母親的戶籍作為自己的籍貫地,這是錯誤的做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動人口和遷徙人口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導(dǎo)致目前大量的人對祖籍這個詞的概念模糊不清。實際上古代的中國對籍貫非常重視,無論是父、祖做了多大官,其子孫都必須回原籍地參加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