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的意思和造句
1.先生大名,如雷灌耳, 小弟獻丑,真是班門弄斧了.
2.我不是文藝行家,可不敢在您這位老“藝術家”面前班門弄斧,談論文藝。
3.他經(jīng)常告訴主任如何經(jīng)營, 這豈不是班門弄斧嗎?
4.在你面前班門弄斧,太不好意思了。
5、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在畫圣面前班門弄斧。
班門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釋義 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同義詞 布鼓雷門 貽笑大方
反義詞 虛懷若谷 自知之明 知人之明
典 故
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xiàn)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