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
 
 網(wǎng)站首頁 | 經(jīng)典美文 | 精短美文 | 山水美文 | 生活隨筆 | 現(xiàn)代詩歌 | 短篇小說 | 哲理小故事
 欄目類別:哲理小故事 >> 關于改變的哲理小故事

改變別人的最好方法

更新時間:2017/2/24 10:11:00  瀏覽量:5007

  宋仁宗時,王曾為相。有一天,因皇帝年幼而垂簾聽政的劉太后緊急召他入宮,商議如何處理曹利用謀反一事。

  曹利用時任樞密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長。他有個侄兒名叫曹,在趙州當兵馬監(jiān)押,平時依仗叔父的權勢,飛揚跋扈。有一次喝大了,竟然忘乎所以,身著黃衫,讓手下人向他高呼萬歲,事后被依法杖打而死。這事本來就完了,可曹利用的人緣不好,有人借機彈劾他謀反,劉太后立刻下令將他拘捕入獄。原來曹利用很看不慣女人當政,在奏事時,曾因生氣而用手彈擊垂簾的帶子,惹得劉太后很不高興,現(xiàn)在終于抓到了收拾他的機會,豈能錯過。

  看準領導的眼色,敢于落井下石,素來是一些大臣的拿手好戲,劉太后的話音未落,金鑾寶殿里便響起了一片喊打之聲。這時,曹利用的手下,樞密副使張士遜站出來說:“這件事是曹汭的不肖行為,與曹利用并不相干。”

  劉太后聽了大怒,厲聲斥責他說:“你不要因為曹利用對你有薦舉之恩,就有意包庇他!

  大殿上的氣氛瞬時就緊張起來。劉太后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沒有表態(tài)的宰相王曾,“愛卿怎么說?”對王曾,她心里還是有點底的,因為之前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級比他高,排位比他靠前,沒少說王曾的壞話。

  王曾回答說:“臣贊成張士遜的意見,這事與曹利用無涉,請?zhí)竺鞑!?/p>

  劉太后大為不解,疑惑地問:“你不是常說曹利用驕橫無狀嗎,現(xiàn)在怎么又替他辯護呢?”

  王曾說:“臣這是就事論事,曹利用平時恃寵矜功,經(jīng)常不按規(guī)矩辦事,所以要奏請皇上,告訴他,使他知過改過,F(xiàn)在他的侄兒曹汭犯了謀逆罪,如果硬要將他牽連進來,說他也犯了謀逆之罪,自己實在是不敢茍同。如果真的這樣,自己也成了借故行奸的小人,怎能逃得過太后和陛下的神明呢?”劉太后聽了,大為感慨,怒氣也平息了不少,最后只以管教不嚴的罪名,將曹利用貶官。曹利用后來聽說了這事,非常慚愧,親自登門向王曾謝罪。

  曾經(jīng),一個學生請教孔子:“用恩德對待別人的怨恨,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那拿什么來回報別人的恩德呢?應該以正直回報怨恨,以恩德回報恩德。”

  對于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改變一個人的最好方法,莫過于以直報怨。因為成為一個“以德報怨”的圣人有難度,但成為一個“以直報怨”的君子還是人人可為的。待人以正直、公正的態(tài)度,不因個人私怨而夸大,也不因希求感恩而縮小,足以讓人心悅誠服。

 上一篇:尊重好意
 與改變有關的心靈雞湯文章
 熱點推薦
CopyRight @ 2007-2015   哲理故事大全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