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賦:
賦是漢朝流行的主要文學體裁,由《楚辭》發(fā)展而來,吸收了荀子《賦篇》的體制,外加縱橫家的夸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征的文學形式。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富于抒情描寫。漢賦辭藻華麗,筆勢夸張,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
樂府:
樂府是漢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一個宮廷官署。初始于秦代,漢時沿用。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正式設立樂府,以當時著名的音樂節(jié)李延年為協(xié)率都尉,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個地方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chuàng)作音樂、進行演唱以及演奏等。搜集的民歌叫”樂府詩”,簡稱“樂府”。由于樂府來自民歌,所以大多數(shù)能反映當時生活的真實狀況,表達人民的感情和希望。樂府詩對魏晉以及唐代的詩歌有著深刻的影響。
《上林賦》: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蹲犹摗、《上林》兩賦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這兩篇以游獵為題材,對諸侯、天子的游獵盛況和宮苑的豪華壯麗,作了極其夸張的描寫,而后歸結到歌頌大一統(tǒng)漢帝國的權勢和漢天子的威嚴。在賦的末尾,作者采用了讓漢天子享樂之后反躬自省的方式,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懲奢勸儉的用意。司馬相如的這兩篇賦在漢賦發(fā)展史上有極重要的地位,它以華麗的詞藻,夸飾的手法,韻散結合的語言和設為問答的形式,大肆鋪陳宮苑的壯麗和帝王生活的豪華,充分表現(xiàn)出漢大賦的典型特點,從而確定了一種鋪張揚厲的大賦體制和所謂“勸百諷一”的傳統(tǒng)。后來一些描寫京都宮苑、田獵、巡游的大賦都規(guī)撫它,但在規(guī)模氣勢上又始終難以超越它。所以揚雄說:“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