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
  

 答案網首頁 | 知識點首頁 | 語文知識點 | 數(shù)學知識點 | 英語知識點 | 歷史知識點 | 政治知識點 | 物理知識點 | 化學知識點 | 生物知識點 | 地理知識點 | 知識點梳理
 欄目類別:知識點 >> 初中 >> 歷史

文學革命

更新時間:2016/7/22 18:28:00  手機版

  文學革命:

  五四前后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文學革命。1917年1月《新青年》發(fā)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為文學的正宗,用來取代文言文。2月,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反對貴族文學、古典文學、山林文學、主張國民文學、寫實文學、社會文學。陳獨秀的文章,是文學革命的正式宣言書。

  文學革命:

  文學革命并非單純的文學運動,它是以五四為標志的新文化運動的組成部分。

  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2卷5號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須言之有物,不做無病呻吟!

  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提出“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

  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

  文學革命是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偉大而徹底的文學革新運動,帶來了文學的全面革新和解放,使中國文學告別古典,走向現(xiàn)代。

  胡適: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人,F(xiàn)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早年在初步接觸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啟超、嚴復思想的較大影響。1910年考中“庚子賠款”留學生,師從哲學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1917年回國,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拔逅摹睍r期,與李大釗等展開“問題與主義”論爭。從1920年至1933年,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考證,同是也參與一些政治活動。抗日戰(zhàn)爭初期出任國民黨“國防參議會”參議員,1938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箲(zhàn)勝利后任北京大學校長,后去臺,1962年去世。胡適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jù)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

 初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高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CopyRight @ 2018   知識點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