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
  

 答案網(wǎng)首頁 | 知識點首頁 | 語文知識點 | 數(shù)學知識點 | 英語知識點 | 歷史知識點 | 政治知識點 | 物理知識點 | 化學知識點 | 生物知識點 | 地理知識點 | 知識點梳理
 欄目類別:知識點 >> 初中 >> 歷史

十字軍東征

更新時間:2016/7/25 14:29:00  手機版

  十字軍東侵:

  十字軍東侵是西歐封建領主、意大利大商人和羅馬天主教會,對地中海東岸地區(qū)發(fā)動的侵略性軍事遠征。

  始于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克萊蒙召開宗教大會,以從異教徒手中奪回“圣地”耶路撤冷為口號,煽動宗教狂熱情緒,號召發(fā)動第一次十字軍東侵。1099年7月,十字軍擊敗塞爾柱突厥人,攻占耶路撤冷,建立耶路撤冷王國,以及愛德沙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和安條克公國。1144年,塞爾柱突厥人占領愛德沙,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羅馬皇帝康拉德三世因此于1147年發(fā)動第二次東侵,在小亞細亞和大馬士革附近遭到慘敗。

  1187年,埃及蘇丹撒拉丁收復耶路撒冷,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與英王理查一世遂于1189年發(fā)動第三次東侵,與撒拉丁連番激戰(zhàn),無功而返(失。。

  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一個人的名子)策劃了第四次東侵,原計劃攻取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的干預下,反而進攻信奉同一宗教的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爾干的大部地區(qū),建立“拉丁帝國”。

  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和第七次(1248年~1254年)東侵的目標均為埃及,第八次(1270年)東侵的目標是突尼斯,均告失敗。1291年,十字軍喪失其在東方的最后據(jù)點阿卡,宣布東侵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十字軍東侵的影響:

  1.防止土耳其人對歐洲進一步侵略,挽救了基督教文化;

  2.讓歐洲人意識到東征的團結是建立在信仰上而不是政治原因;

  3.加強了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

  4.傳教方面引起了西方教會的傳教熱忱;

  5.給被入侵地區(qū)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十字軍東征示意圖:

  十字軍東侵影響的分析:

  十字軍東侵給西亞、埃及和拜占廷人民帶來了災難,嚴重阻礙這一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西歐教俗封建主向東方擴張的目的也最后落空。西歐的人力、物力大量消耗;十字軍稅和其他雜稅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從十字軍東侵中取得直接利益的是少數(shù)意大利城市。它們取代了拜占廷和阿拉伯商人在東部地中海的商業(yè)霸權,擴大了西歐在東方的貿易市場。

  十字軍東侵對西歐社會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東西方之間的商業(yè)活動日益頻繁,近東地區(qū)的貿易成為西歐經(jīng)濟的有機組成部分,促進了造船技術的發(fā)展。生產(chǎn)水平較低的西歐,通過各種渠道從先進的東方學到了布匹和綢緞的精織、印染技術以及較高的金屬加工技術,同時學會了種植水稻、蕎麥、西瓜、檸檬、甘蔗等農業(yè)生產(chǎn)技術。封建主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東方的影響,如講究沐浴、理發(fā)等。在十字軍東侵過程中,西歐封建主為籌措經(jīng)費,向城市出賣特許狀,允許農奴用貨幣贖買自由,有助于城市的發(fā)展和農奴的解放。封建主參加十字軍,遠離家鄉(xiāng),其中不少人戰(zhàn)死,不少人定居東方,因而削弱了西歐的封建割據(jù)勢力,有利于加強王權。

  天主教會利用十字軍煽動宗教狂熱,調動封建主武裝為其服務,組織直轄于教皇的宗教騎士團,以十字軍的名義征稅、課役,擴大了天主教在地中海東部的勢力。在13世紀初葉英諾森三世任教皇時期,羅馬教廷的權力發(fā)展到頂峰。但是,隨著東方伊斯蘭教影響的擴大以及十字軍東侵中“神圣”面具被揭穿,十字軍的活動日益不得人心,因而不得不停止。天主教會和教皇的權力也開始走向衰落。

 初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高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CopyRight @ 2018   知識點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