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部:
是中國清代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元臣翁罕后裔,原游牧于塔爾巴哈臺附近的雅爾地區(qū)。17世紀30年代,西遷至額濟勒河(伏爾加河)下游,自成獨立游牧部落,但仍不斷與厄魯特各部聯(lián)系,并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進表貢。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首領(lǐng)渥巴錫,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jīng)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
土爾扈特部歸國:
明末,漠西蒙古的土爾扈特部由于與準噶爾部不和,西遷伏爾加河下游,逐漸被沙俄控制。18世紀60年代,沙俄在對土耳其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時,企圖把16歲以上的土爾扈特人全部征去當兵。為了擺脫沙俄政府的奴役,1771年1月,26歲的土爾扈特汗渥巴錫決定攜全族返回祖國。他們歷盡千難萬險,跋涉萬里,用了半年時間,終于回到祖國懷抱。他們從伏爾加啟程時有17萬人,為了粉碎沙俄軍隊的追擊和阻截,到達伊犁時僅存八九萬人,牲畜幾乎全部喪失。乾隆帝得知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后,命調(diào)撥物資安置土爾扈特部,并在熱河行宮召見了渥巴錫。他們回到祖國后,在發(fā)展新疆地區(qū)的畜牧業(yè)經(jīng)濟和維護祖國統(tǒng)一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771年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原因:
直接原因:沙俄的民族壓迫;
根本原因: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土爾扈特部歸國生動地證明: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兄弟民族血肉相連,各族人民熱愛祖國,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