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
  

 答案網(wǎng)首頁 | 知識點首頁 | 語文知識點 | 數(shù)學知識點 | 英語知識點 | 歷史知識點 | 政治知識點 | 物理知識點 | 化學知識點 | 生物知識點 | 地理知識點 | 知識點梳理
 欄目類別:知識點 >> 初中 >> 地理

地球

更新時間:2016/7/13 15:58:00  手機版

  地球

  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顆,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兩個圈層構成,即外部圈層和內(nèi)部圈層,外部圈層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構成;內(nèi)部圈層由地殼,地幔,地核構成。另外在大氣圈層外還包圍著磁層,里面有帶電粒子組成的兩條輻射帶。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其赤道半徑為6378公里,平均半徑為6371公里。地球的運動分為兩種形式:地球繞地軸(兩極)自西向東的自轉,時間為23小時56分2.1秒;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的公轉,時間為365.26天。

  有關地球大小的數(shù)據(jù)

  1.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陸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長(赤道)約為4萬千米。

  什么是類地行星,其與其他星球的區(qū)別是什么

  類地行星是以硅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們跟類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別,因為那些氣體行星主要是有氫、氦、和水等組成,而不一定有固體的表面。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硅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太陽系中類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類地行星是與地球相類似的行星。它們距離太陽近,體積和質(zhì)量都較小,平均密度較大,表面溫度較高,大小與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巖石構成的。

  1972年阿波羅號航天飛船拍攝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構造示意圖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

  1. 古時候的人,由于活動的范圍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區(qū)的一小塊地方,因此單憑直覺,就產(chǎn)生了種種有關“天圓地方”的說法。例如,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棋盤)”的蓋天說。

  2. 伴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和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到,大地在大范圍內(nèi)不可能是平坦的,而應該是彎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邊看離岸的船,先是船身隱沒,然后才是桅帆,在陸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

  3. 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特別是1519-1521年,麥哲倫率領的一支船隊,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成功,這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

  4.伴隨著近現(xiàn)代的科技發(fā)展,人類通過發(fā)射衛(wèi)星等科技手段,證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初中地理知識點推薦
 高中地理知識點推薦
CopyRight @ 2018   知識點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