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媽住在城里,但是晚上我們都會驅車回
鄉(xiāng)下吃飯。每天只要一
放學,我總盼著快點回到鄉(xiāng)下。
我們
家的晚飯還不固定場所。天熱時,我們在客廳里吃,開個吊扇,點個蚊香,可舒服了。天冷時,我們就轉移到
廚房里了。這里有個“天然空調(diào)”——土灶頭。這可真是我們家的寶貝呢!
晚飯過后,
爸爸總是躲在灶頭后面邊烤火邊玩
手機;而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到灶前,掀開鍋蓋,“
今天的鍋巴不錯。
奶奶,幫我刮鍋巴!”奶奶笑著從櫥柜中取出一把大銅鏟和一個大公碗,沿著鍋巴的邊緣鏟去白
花花的米飯,放在碗中。經(jīng)過反復幾次,鍋巴就現(xiàn)身了。
成功的鍋巴取出時就像一個鍋底的模型。每當這時,
媽媽就會和奶奶合作:奶奶用手托住鍋巴的邊緣,媽媽左手五指并攏,朝鍋巴底部一戳,只聽“咔嚓”一聲,鍋巴就碎成兩瓣了。
開吃了,媽媽總是選鍋底部分,還說什么“黑鍋巴好,包治百病”!我
喜歡金黃金黃的部分,又脆又有嚼勁。你們別看我們是一
家人,可吃鍋巴的
方法各不相同。我有蛀
牙,喜歡一小口一小口吃;媽媽
牙齒健康,喜歡把鍋巴掰成兩瓣疊在
一起吃,還向我炫耀:“這樣吃更脆更香哦!”爸爸嘴大又怕
麻煩,偶爾吃一回還是一股腦兒全塞嘴里,邊吧唧邊還能哼歌;奶奶大概年級大了缺鈣,裝了假牙,吃起來小心翼翼的;
爺爺最
特別,我們都是直接吃鍋巴,而爺爺卻喜歡鍋巴和米飯燒成粥,爺爺說這樣既有鍋巴的
香味,又能養(yǎng)胃。
如果你有機會,請離開喧囂的
城市,走進
鄉(xiāng)村,嘗嘗鄉(xiāng)下土灶上的正宗鍋巴吧!
指導
老師:張詠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