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二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書筆記 篇1
《論語》是孔子說的名言大全,句句引人深思。比如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深入淺出,使我們不僅僅知道了句義,還明白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罔;只思考,不學習,就會落入深淵。
記得我上二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行過古詩誦讀比賽。那時,老師只讓我們背《論語》中的部分片段,沒要求查意思,我背的雖然流利,可要讓我解釋,我還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罔”吧。
《論語》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句子,每句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F(xiàn)在我讀《論語》,還有許多字不認識,比如說“軏”、“輗”等等。通過查字典,我不僅認識了這些生字,還明白了它的意思,真是一舉多得!
但有些句子,我還是不怎么明白,它們都太深奧了。如果有時間,我一定好好查一查,直到弄懂為止。
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謙虛的`人、對學問一直追求的人。我覺得,他說的話,他做的事,一直圍繞著“學習”和“虛心”。他收了那么多學生,卻還向老子求學,可見他真的是把學習當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了。正像他說的那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是我的榜樣!
《論語》,伴隨我成長!
《論語》讀書筆記 篇2
我的爺爺由于父親早逝,只讀過兩年私塾,但是他卻一直堅持看書,閱讀一切能接觸到的讀物,最重要的是不恥下問,我記得當時他七十多歲的時候看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問題還是總是詢問我們,雖然他有點孔乙己式的思想行為,喜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所以父輩們都接受了在當時很好的教育,雖然由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沒能上大學,可是這個思想?yún)s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父親由于沒能被推薦上大學留在了農(nóng)村,但是他也沒有隨波逐流,不斷學習農(nóng)村新的種植技術,村子里每次使用新的種子、農(nóng)藥、化肥都是他引領的,好多人經(jīng)常過來請教他怎么做,他都很熱心的`講清楚注意事項,四十多歲的時候還去報班學習農(nóng)村財會知識想努力做好村里的會計。他盡最大的努力供我和哥哥讀書,當時村子里嘲笑父親說“花費那么多錢讀書,都可以養(yǎng)老了,那么辛苦干什么,尤其是那個女兒”,可是父親從來沒有動搖過,也許他想在我們身上實現(xiàn)他沒能完成的夢想,也許是讀書打開他開闊的思想,那時他就經(jīng)常說:“你們學到什么時候我就供到什么時候,哪怕留學我也盡力供”。曾經(jīng)我的高中老師還有同學的爸爸(市里組織部長),問過我爸爸是做什么的,我說農(nóng)村種地的,他們都不信,覺得氣質談吐都像一個有學識身份的人。是的,我想這就是不斷學習帶給他外在的修養(yǎng),雖然生命短現(xiàn),可是村里人提起他很多都說:“我就佩服他一個。”我時常想起,如果他能好活到現(xiàn)在,也能很快適應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吧,可惜我沒有繼承他的優(yōu)點。
剛畢業(yè)時上班的公司老板是研究生畢業(yè),做的也是相關專業(yè),他經(jīng)常和我們一起到工地做事,他的專業(yè)知識很強,我們很佩服他,他也知道這一點,可是有的時候真正動手做事的時候,他還是會問那些沒有學歷的老師傅“這個是怎么做的”,他也沒感覺丟臉或怕別人看地他,這就是強大的自信,所以更好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而我(相信有些人和我一樣)因為不自信,又由于從小到大經(jīng)常聽到的是我怎么聰明,上班后也是說我學東西快,反而在不懂得時候不敢問,使自己失掉很多進步的機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學到新知識,明白很多道理,找到進步的動力,放飛自己的心里,所以說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