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不僅是化學學科理論的重要來源,也是推動化學實踐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學實驗作為一種直觀、生動、活躍的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全面落實化學實驗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有效利用實驗。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教學策略
化學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課程,是一門以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guī)律為主要內容的基礎學科,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必須以實驗為基礎,重視實驗推動化學發(fā)展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體驗和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針對高中化學課程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度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時,不僅強調學生對化學理論的學習和應用,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掌握化學的基本原理與科學規(guī)律,更重視通過化學實驗這一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化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對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產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從而在化學實驗中探尋現(xiàn)象的本質和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教師必須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堅持化學實驗教學,從而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雖然新課程改革強調了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實驗作為一種操作性教學活動,在真正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一些驗證性實驗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試劑量及操作水平的不確定性,導致出現(xiàn)的化學現(xiàn)象不明顯,學生無法在實驗中驗證某些理論的正確性;部分實驗具備理論基礎,但由于操作步驟復雜困難,實驗儀器的局限性,導致實驗的成功率較低,無法有效地為學生的實驗學習提供理論與方法的指導;雖然教師和學生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的都是小型實驗,但畢竟化學實驗是物質之間的相互反應,可能會產生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帶有一定的安全隱患。這些問題都是化學實驗在實際操作過程容易出現(xiàn)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優(yōu)化與改善,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實驗操作環(huán)境,從而提高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效率。
一、化學實驗貼近生活
高中化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從微觀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成分、性質及規(guī)律,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化學知識的抽象難懂,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習充滿畏懼心理,不愿意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而對于強調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化學實驗更是敬而遠之,導致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較小,不利于化學實驗的有效開展,也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探究能力。
針對這種情況,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實驗活動在內容上要更加貼近實際生活,提高實驗的實踐性與應用性,讓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研究的敏感度,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應用到生活中去,用化學實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縱能力,更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切實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和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主動進行化學實驗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金屬的化學性質時,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選擇在生活中常見的金屬進行實驗探究,比如鐵、銅等。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自己的知識儲備中暢談自己對這些金屬的認識,然后進行相關的金屬實驗,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這些金屬性質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化學實驗來源于生活,也同樣服務于生活,化學實驗不僅是實驗室的研究活動,更在現(xiàn)代社會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社會面貌。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時,要積極鼓勵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化學實驗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演示了水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實驗后,鼓勵學生在掌握實驗原理和步驟的基礎上,對生活中的水果的其他元素進行實驗探究,不僅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鞏固化學理論知識,更能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水平。學生在高中階段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既能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接受效率,又能適當緩解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新化學實驗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實驗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需要教師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依據(jù)化學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F(xiàn)有的實驗資源,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化學實驗計劃,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從化學實驗教學中獲得理論與能力的雙重提升。
首先,化學實驗教學是一項探究性活動,教師不能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就一味地讓學生只進行驗證性實驗,讓學生按照教材規(guī)定的原理、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教師單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灌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實驗探究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為學生合理安排探究性實驗,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知結構和客觀條件,為學生選擇探究性實驗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動手實驗、觀察現(xiàn)象、分析數(shù)據(jù),使學生通過獨立操作整個實驗過程,鞏固化學理論知識,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其次,由于高中實驗難度較大,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實驗技能有較高的要求,學生獨立操作無法有效完成實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實驗的方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任務分配,充分調動小組內每一位成員的積極性,保證實驗人員配置的最優(yōu)化,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提高化學實驗的操作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教師在進行氨的噴泉實驗教學時,可以針對噴泉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分組實驗,各小組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運用不同性質的化學物質,在進行多次實驗探究下掌握形成噴泉所需要的條件和原理。
總之,實驗教學既是高中化學課堂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其主要的教學手段,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實驗內容和方式,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