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教學作為教育界古老而永恒的話題,自教學活動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也正是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這一動機的驅使下,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學的形式,形成了豐富的有效教學理論。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教師在平時工作中只有腳踏實地,刻苦鉆研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 英語課堂 有效教學
前言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初中英語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使他們初步形成英語語感,較好的掌握語音和語調(diào)的基礎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英語的習慣,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坝行Ы虒W”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的階段性目標作為標準,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nèi)使學生獲得“有效效果”,即如何讓學生在45分鐘內(nèi)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注重培養(yǎng)能力等方法來實施英語課的有效教學。
一、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怎樣去激發(fā)初中生學英語的興趣呢?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心理,關注他們的愛好和興趣,掌握他們的認知水平,了解他們經(jīng)常關注和談論的話題,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訴說,了解他們的喜好,與他們平等溝通,讓他們真正接受你,與你暢所欲言,這樣就能在課堂上跟學生更好地溝通,將他們的注意由老師來掌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課文,說出同學或朋友出生的年份、星座、性格等,學生會不由自主的產(chǎn)生興趣,感到有話可講,甚至爭著講。這個“表演”的過程就是鞏固新授內(nèi)容的過程,學生會“自覺”進入表演的角色中,而這種“自覺”正是興趣使然。要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保持長期、濃厚的興趣,教師的人格魅力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的魅力除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的才華和能力外,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對于心地單純、好惡感明顯的初中學生更是凸顯,眾多事實證明,學生喜歡某個老師,那么就會對他所教的科目感興趣。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教師要學會經(jīng)常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這對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要具有真實性,引導學生實景體驗
英語教學不是單純的口語對話和閱讀寫作,而是以眾多的形式,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但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離不開語言的使用,如對話交流與討論等等。如果作用書面語言來說,英語的
體現(xiàn)形式比較容易把握和運用,但如果脫離了教材本身,單獨的作為一門語言交流使用,便具有了更多的特點,和更為靈活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在課程中的教學中更多的要求以配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具體到英語教學中,是要將英語作為一門交流的工具,體現(xiàn)到學生的使用與交際上來。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課堂教學主體,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法。
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語言交際與體現(xiàn)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更多的要體現(xiàn)真實性,如我們常用的情景模擬,與課本劇的演出等,這些都是比較貼切實用的教學方法,在與教材內(nèi)容相匹配的模擬情景中,讓學生真實的去體驗英語環(huán)境,與英語交流使用的態(tài)度與習慣,不僅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還可以讓學生獲得實際的體現(xiàn)效果,這對于增強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此類的教學活動設計中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所設定的交流內(nèi)容和問題,要與教材內(nèi)容相符,不宜提升較高的難度,這是要注重大多數(shù)同學的學習能力,以及個別學生的差距不宜拉得太大,不然將會造成兩極分化,能力較高的學生運用自如,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出現(xiàn)不知所云的現(xiàn)象,不利于英語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
三、教學設計要有實踐性,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
實踐是檢驗一切學習成效的最好方法,只是一味的學習理論,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沒有現(xiàn)實感的學習也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要想進一步實現(xiàn)其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實踐檢驗開始。如英語語法就是我們英語學習中常見到的問題。在新課程標準中特別指出了,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語言的形式、意義和交際功能有機的結合機來,使學生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內(nèi)化語言規(guī)則,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這一進一步點明了英語實踐的重要性。
另外,英語作一門語言科學,并不是單獨支撐的,而是融入了更多的歷史背景、人文地理、民族文化等多種元素,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將會多個方面進行學習和吸收。在教學設計中增加更多的實踐性較強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將對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增加英語知識積累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也能夠收獲到許多意外的效果。
四、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求知”和獲得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適應課程改革要求,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對學生逐步由“扶”到“放”,不斷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實現(xiàn)由“教”向“不教”的轉變。例如在教每個單元的“Reading”部分時,老師在先講授了兩個單元后,讓學生用老師講解的方法去預習,第二天讓學生來模仿老師講解,那么在前天晚上他會像老師一樣去認真“備”課、查閱資料,思考和羅列問題,這無形中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生活的現(xiàn)代化,當代青少年因家庭、社會生活的改善,動手能力強,新事物接受快,因此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使用能讓學生接觸、動手的,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干,這樣既可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又可在動手中認知進步,培養(yǎng)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結束語
總之,有效教學是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的永恒追求。這就要求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從教育過程中的主導者、操縱者轉變?yōu)橐龑д、組織者、服務者,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真正實現(xiàn)“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