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論文頻道
 
 網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欄目類別:論文發(fā)表網

研究學生個體差異 有效實施分層教學

更新時間:2018/12/5 21:23:00  瀏覽量:3512

  [摘 要]由于留守兒童比例較高,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造成農村學校的學生參差不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立足實際,分析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使層次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促使學生個性健康、全面、持續(xù)地發(fā)展。

  [關鍵詞]個體差異;分層教學;個性發(fā)展

  如今,留守兒童在農村學校所占的比例較高,即便來自同一個班,也存在很大差別,而造成差異的原因紛繁復雜。因此,教師應首先充分研究造成學生差異的原因,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學習水平和學習風格,耐心研究學生的個體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實施差異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不同潛能,真正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自由的空間。

  一、分析學生個體差異

  面對年齡相仿的學生,教師要客觀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城郊接合部學校,留守兒童高達85%,學生知識、能力程度不同,學習態(tài)度各異,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對學生進行分類。由于學生家庭環(huán)境、興趣愛好、學習動機、學習方法有所差異,接受教育的情況也有很大的不同,若教師單純地以學生分數為依據進行分類就會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

  1.精確的數據分析

  根據學生入學時的分班成績,再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進行大致分層。

  2.問卷調查

  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問卷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問卷內容包括:(1)思想品德素質;(2)理想信念;(3)智能素質;(4)個人學習態(tài)度;(5)組織學習能力;(6)獲取信息能力;(7)創(chuàng)造能力等。最后一定要對收集起來的問卷進行匯總分析,記錄每個學生當前的具體狀態(tài),并做好成長記錄,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客觀、實際地了解學生的差異。

  3.與家長訪談

  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對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根據掌握的情況,可以對第一次的大致分層進行調整,優(yōu)化組合。同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發(fā)現問題及時與其監(jiān)護人取得聯系和交流,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或家庭的特殊情況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并做好每一次與家長的訪談記錄。

  4.深入課堂聽課

  要想對學生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教師還可以走進其他科任教師的課堂,與學生并肩坐下,像朋友一樣一起聽課學習、討論交流,發(fā)現各層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的不同,并記錄下來,分析并反饋,有助于學生改正和提高。這樣,師生之間也能夠建立起平等和諧、友好信任的關系,發(fā)揮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分層教學途徑探究

  在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之后,筆者結合實踐,具體闡述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1.關注興趣,以趣導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姡d趣是劃分層次的第一要素,而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等次之。這樣區(qū)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不同,是尊重每個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也便于教師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他們進行教學,這種做法遠比“一刀切”更適合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研究課型,激發(fā)興趣。根據課型的不同,精心組織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要照顧好后進生。

 。2)開展活動,培養(yǎng)興趣。通過設計英語板報、手抄報、宣傳櫥窗以及開展的各類活動,如英語書法比賽、講故事、英語情景劇表演、英語風采大賽等,促進教師和學生自己發(fā)掘和培養(yǎng)自己的優(yōu)勢,形成對英語學科持久的興趣。

  2.尊重差異,分層施教

  由于在課堂教學中很難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造成優(yōu)等生學得沒勁,后進生跟不上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量“力”(學習接受能力)施教。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開展“不平等”的競爭,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取得進步。

  (1)課堂討論中的“不平等”。課堂討論原本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主要手段,但部分教師為了使教學進程更加順暢,總是讓學習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這樣容易造成其他學生對學習失去積極性。因此,在備課時,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如新知識的導入部分或簡單的問題可以找個別后進生回答,這樣既可以幫助他們鞏固舊知識,又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較難的問題由中等水平的學生來回答,這部分學生所占比重較大;而富有挑戰(zhàn)性和總結性的問題由優(yōu)等生來回答。

  (2)作業(yè)題型與量的“不平等”。作業(yè)是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查的一種方式。由于學生本身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需要分層要求:第一類為必做題,第二類為選做題,第三類為拓展題。一類題難易程度一般,主要是要求學生書寫當天所學的詞匯或核心句型并翻譯一遍,并聽聽該部分內容。第一類題主要針對后進生設計,目的是使他們養(yǎng)成按時完成作業(yè)和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第二類題針對中等生,因為他們對新知識已經能夠較好地掌握,通過稍高層次的練習可以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練習的內容主要是聽寫、默寫詞匯或重點句型,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新詞造句。第三類題專門針對優(yōu)等生,以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拓寬知識面。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進行設計,如低年級學生可要求他們畫出自己喜歡的衣物、水果、動物等并進行涂色,配上英文單詞加以說明,中高年級的學生盡可能用上新學詞匯說一段話,或將對話整合成一段話等。

 。3)課外輔導中的“不平等”。為了補缺補差,在課外輔導時教師應對中下等生給予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

  3.調整評價,靈活多元

  《新課標》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教師要綜合考慮,重視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和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1)平時多關注,及時多鼓勵。中下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急躁、懈怠情緒,加上留守兒童心里缺少父母關愛,更容易自暴自棄。因此,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或表揚。如學生的家庭作業(yè)書寫一天比一天工整,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可以在他們的作業(yè)本上畫一個大大的笑臉;在課堂練習中發(fā)現的優(yōu)點,可以寫上鼓勵的話語“You’re cool!”等。這種評價方式能夠自然形成師生間友好、信任、民主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后進生感受到英語課堂的輕松愉悅,成績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2)淡化分數,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的限制,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幾乎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英語學科的開設,就給學生帶來了快樂的可能。但是,如果英語課堂變成“滿堂灌”的形式,只認分數,收到的效果就不理想,如果以游戲、活動的形式組織課堂,并結合節(jié)假日多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各個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要參加的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既能合作學習又能獨立思考,共同完成任務,反思自己,從而肯定自己。由他評逐漸走向自評,能夠實現自我的認識和內心的成長。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研究、分析差異,從課內到課外有效實施分層教學。只有認識到學生差異的合理存在,才能使學生獲得不同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健康、全面、持續(xù)的發(fā)展。

 與分層教學有關的小學英語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