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論文頻道
 
 網(wǎng)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更新時間:2019/3/17 12:44:00  瀏覽量:3637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首先需要了解學生閱讀習慣的基本特性,其次還要明確閱讀習慣的基本內容,最后還要學會適當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能夠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還能夠通過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知識并加深學生對世界的了解,但是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才能了解其章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習慣;語文教學

  習慣,是一種長期養(yǎng)成的比較鞏固的機械地完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或動作的特殊傾向。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完成閱讀目標的根本保證。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引導學生從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嚴格按照良好閱讀習慣的要求,循序漸進,不放松任何細節(jié),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積累——應用——閱讀,這是一條循環(huán)鏈,閱讀、積累是吸收、消化,應用于實際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應用中會發(fā)現(xiàn)缺陷,于是又在閱讀中吸收營養(yǎng),知識和能力逐漸增強和提高。具體地說,有如下諸方面的內容:

  一、熟讀成誦,培養(yǎng)做筆記的習慣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記誦是有效的積累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優(yōu)美如詩的語言把春天的新、美、力寫得活靈活現(xiàn);再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作者對濟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愛的,美好的畫面,深情的筆觸,讓人不能不想去放聲的朗讀,深情的去朗讀,更不能不去背誦。自然,通過記誦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授課時要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串聯(lián),比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時,我讓學生先把寫春天的詩句找出來,學生很快找到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那么寫春的詩句還有哪些呢?”我緊接著問。此時,同學們紛紛舉手,個個都想一顯伸手。同學甲: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遲日江水麗,春風花草香。同學乙: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同學丙: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整個課堂成了眾言堂,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大家積極參與,熱情高漲,同時對舊知也進行了一個系統(tǒng)的復習。另外,平時的作業(yè)摘抄我也要讓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分類,如最常用的精彩語句之古代哲理名句,最常用的精彩語句之優(yōu)秀題記,百部世界名著中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分類的目的是便于學生更好的去積累,去記誦。在不斷的摘抄過程中你會慢慢品味出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漸漸喜歡上寫作,深深愛上語文這個學科。“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綠蔭把夏天的門推開,碩果把秋天的門推開,飛雪把冬天的門推開,真誠把友誼的門推開!薄皭郏械臅r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諾,但她一定需要細致入微的關懷與問候;愛,有的時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壯,但她一定需要心有靈犀的默契與投合;愛,有的時候不需要雄飛雌從的追隨,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與理解!鳖愃七@樣優(yōu)美的語言難道還不能深深的打動你嗎?

  二、了解學生閱讀習慣的基本特性

  習慣是指一種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它具有多樣性、本質差異性、時代性、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等特點。每一個孩子都生長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里,由于接觸的人和事都不一樣,也就造成了他們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習慣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習慣。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就應該善于在這些各種各樣的習慣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一些好習慣,同時也要杜絕學生不好的習慣來干擾學生的學習。

  那么又怎么區(qū)別好習慣和壞習慣呢?好習慣往往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并且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而相反的,那些不好的習慣往往就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并且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很多時候都不能分清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帶給他們的影響,因此,這就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幫助學生對好習慣加以繼承和學習,對壞習慣加以改正和摒棄。由于人們的生活習慣是經(jīng)過常年反復的練習而逐漸累積下來的,因此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是由于習慣使人們在后天的實踐中產(chǎn)生并形成的,因此又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所以老師就應該充分抓住這一特性,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訓練學生的語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手段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文字語言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在語文教學中,應強化訓練語感,只要語感訓練到位,學生自然能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語言的優(yōu)美,領略到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深層領會到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得到熏陶,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質,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那么,要怎樣才能提高并加強學生的語感呢?

  加強朗讀的訓練,讀要進入角色。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最主要的手段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語文教材為我們中學生提供了一些具有經(jīng)典意義和獨特人文之美的中外名著。作者流暢的筆法,巧妙的構思,優(yōu)美的語言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對文章的思想內涵有了了解和感悟,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有了一次升華和洗禮。這種升華和洗禮的過程是學習文章、感悟文章的體驗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精心朗讀,逐步感悟到名著中的深遠主題思想,也就為培養(yǎng)自己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審判價值奠定了基礎。

  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在于領悟力的高低。大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是自己讀書,一篇課文是講不出來也教不出來的。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讀,如何去領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中國古代學有所成的總結讀書經(jīng)驗來說,尤其強調熟讀,達到成誦的程度。讀多了,熟了,那文句,那意境,縈繞在心頭,話如發(fā)于己心,如出己口。通過讀來讀出角色的命運、情感,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我們要求學生多讀書,無疑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并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并不期望每個學生今后都成為什么大作家、大文豪,我們僅僅只是希望能夠使他們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能在閱讀中不斷受到啟發(fā)、增長自身見識,提高自身修養(yǎng)。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摸索中慢慢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元順,盛平平.初中語文讀寫融合的教學思考[J].華夏教師,2018(25):34-35.

 與習慣培養(yǎng)有關的初中語文論文
  • 暫無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