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關(guān)系,常常旅行。旅行比居家更辛苦,這是不消說的。中國有句古話“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說的就是這份不易。但時間長了,待在家里,筋骨銹了,就會生出一份隱隱的焦灼,迫不及待地想到外面走走去。
是什么誘惑著我們放棄安寧和舒適,離開溫暖的家,在某一個清晨或是深夜,毅然決然地奔向遙遠(yuǎn)的他鄉(xiāng)呢?
當(dāng)然,很多時候是為了謀生,為了無法推卸的責(zé)任。但是,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我們越來越自發(fā)地選擇了“人在旅途”。
一次,我應(yīng)邀到國外訪問。在規(guī)定的活動完結(jié)之后,主人很熱情地讓我挑選一個完全自由的項目,以便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國家。我想了想,提筆寫下了這樣幾個字:乘火車或是長途汽車,在大地上旅行。
主人看了后說,好,我們很高興能夠滿足您的要求。只是,您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我說,沒有目的地。坐著車在土地上行走,就是目的,就是旅行的一切了。
我固執(zhí)地認(rèn)為,要真正認(rèn)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塊土地、一處山水,你必須獨(dú)自漫游。
旅行使我們謙虛。飛馳的速度,變換的風(fēng)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fā)生的事件,超出了我們已知的范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zhàn)的姿態(tài),敦促我們警醒,呼喚我們出發(fā)。
在我們被瑣碎消磨的生命里,張揚(yáng)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被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
久久的蝸居,易使我們的視野狹小,胸懷仄斜,肌力減弱,肺廓扁平……這個時候,收拾好行囊,告辭親人,踏上旅途吧!
火車上那些不眠的夜晚,憑窗而立,看鐵軌旁一盞盞路燈,閃著紫藍(lán)色的光芒,瞬忽而逝,許多記憶幽靈般地復(fù)活了。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向相識才幾個小時的旅伴傾訴衷腸,彼此那樣深刻地走入了對方的精神架構(gòu)。我甚至知道幾位青年竟這樣找到了自己的終生伴侶。
有人把這些現(xiàn)象解釋為旅途使人們親近,是因?yàn)闆]有利害關(guān)系。我不同意這個觀點(diǎn)。正是因?yàn)橥艘涣熊、同渡一條船,才使我們?nèi)绱擞H密。旅行使人性中溫暖的那些因子,彌散開來。
旅途也有困厄和風(fēng)雨,艱難和險惡。但是,這不會阻止真正的旅行者的腳步。旅行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向往。
旅行過,才知道山的巍峨、水的清澈、人性的豐富、世界的廣闊,才會感嘆自身的渺小。所以,作者說:旅行使我們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