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燈上原來有個舊鳥窩,我寫過它。紅胸知更鳥回來過兩季,銜來軟松針和荻花。鐵鑄燈罩有四個飛檐翹角,剛好托住了窩。后來它們不知從哪兒銜來幾團廢毛線,用口水糊出了齊整的家,總是雌鳥待在窩里。院子里有那么多樹,為什么它們選擇在門燈上筑窩呢?
也許是因為夜里門燈亮的時候,橘色的燈罩像個小烘爐,在露濕的夜里,烘出一點干燥和溫暖。它們在此孵蛋,孵出四只小知更鳥。小鳥生下來不久,它們搬到木蘭樹上,留下門燈上圈著的廢毛線團,那是不朽的藝術(shù)品。來年它們還過來,仍是取那一點點干燥和溫暖孵蛋哺育孩子。
藝術(shù)模仿自然,生活先于藝術(shù)!真正的自然就是,生命都靠向溫暖,在那里停留,創(chuàng)造愛。不覺得溫暖時,愛也就消失了。它們不再來的理由,必是我太久沒打亮門燈了。如果留不住愛,也許該問自己是不是個給人溫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