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
  

 答案網首頁 | 知識點首頁 | 語文知識點 | 數學知識點 | 英語知識點 | 歷史知識點 | 政治知識點 | 物理知識點 | 化學知識點 | 生物知識點 | 地理知識點 | 知識點梳理
 欄目類別:知識點 >> 高中 >> 歷史

人民教育的基礎

更新時間:2016/7/26 17:48:00  手機版

  人民教育的奠基:

  1、新中國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僦鸩叫纬蓮男W到大學,從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讀教育等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谂囵B(yǎng)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zhèn)涞慕ㄔO人才。

  2、得到較快發(fā)展原因:

 、傩轮袊闪⒑笾铝τ诮洕幕謴团c發(fā)展,使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還取得了一五計劃建設超額完成的成就。

  ②新中國成立后政治局勢逐漸穩(wěn)定,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壑贫ú⑷尕瀼亓苏_的教育方針。例:收回教育主權;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等

  3、主要影響:

  培養(yǎng)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zhèn)涞慕ㄔO人才,奠定了共和國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堅實基礎,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4、過程:

  (1)拉開序幕:

 、俳庸芨脑炫f教育,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新教育。

 、诮逃蚬まr開門,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教材重點強調了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重大決議。

  (2)制定方針:以毛澤東、劉少奇等為首的黨和人民政府提出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從而保證了新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3)初具規(guī)模:新中國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業(yè)在艱難探索中前進,取得成就。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學前教育、大中小學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規(guī)模,全日制教育、業(yè)余教育和半工半讀教育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zhèn)涞慕ㄔO人才,奠定了共和國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堅實基礎,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建國后對舊有學校的接管和改造:

  建國之初,全國人民面臨的任務是盡快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同時對舊教育體系實行接管和改造。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地軍事管制委員會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首先接收了國民黨遺留下來的各級公立學校,采取了“維持現狀,立即開學”的辦法。

  1950年12月,按照政務院《關于處理接收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接管了受外國津貼的高等學校21所,中等學校514所,初等學校約1500所,收回了中國的教育主權。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加緊了對中國的威脅與封鎖,甚至凍結了中國在美國的財產。

  1950年底以后,開始首先接收和處理了接受美國津貼的學校,隨后接受和處理了接受其他外國津貼的學校,收回自辦。這極大地削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文化侵略,維護了我國作為獨立民主國家的教育主權。

  1952年9月以后,逐步將全國私立中小學全部由人民政府接辦,改為公立。

  1956年這項工作基本結束時,共接辦了私立中等學校1412所、小學8925所。還有65所私立高等學校在1952年開始的院系調整中全部改為公辦”。與此同時,進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

  新教育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從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向社會主義時期的過渡時期,開始建立新中國的教育體系。

  1949年9月底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有關教育體系的基本設想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普及教育,加強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術教育,加強勞動者的業(yè)余教育和在職干部教育,給青年知識分子和舊知識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適應革命工作和國家建設工作的廣泛需要”。

  1949年12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著重討論了改造舊教育、建立新教育的問題。

  1951年10月1日,政務院頒布了《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它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學校制度的確立。此后,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長。

  1957年同1953年相比,在校學生人數,普通學校中高等學校增長130.8%,中等學校增長125.2%,初等學校增長25.8%,幼兒園增長156.6%,盲聾啞學校達到0.8萬人;成人學校中,高等學校增長1753.6%,中等學校的成人中學增長989.9%,初等學校增長355.8%,為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yè)輸送了大批專門人才和有文化的勞動者;在結構、體制、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開始形成了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新建立的教育體系,在教育結構上,主要是推行了初等、中等教育的三軌制,即普通中小學、工農速成初中級學校和業(yè)余初中級學校同時并舉的方針。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院系調整。類型上,將過去普通大學拆散,只設少數文、理兩科的綜合大學,其他則分別按工、農、林、醫(yī)藥、財經、政法、師范、體育、藝術、語言等學科設置專門學院。通過調整,全國綜合性大學由55所減為14所,工科院校則由18所增加到38所,師范院校有了大幅度增加,由原來的12所增加到37所。 建國后的17年,中國的教育工作雖然出現了失誤,特別是“左”傾的錯誤,但在大部分時間內路線是正確的,取得了很大成績。

 下一篇:動亂中的教育
 初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高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CopyRight @ 2018   知識點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