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朝氣蓬勃的民族,是有發(fā)展、有
未來的民族,講
文明、講禮儀是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
美德?鬃釉:“不學禮,無以立”。
文明禮儀是人們在
生活中養(yǎng)成的一種
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不僅是一個人素質和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
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更是
城市的臉面。
“不穿睡衣上
街”這個倡議我贊同。
因為美是給人愉悅的體驗和
感受,
自己覺得美不一定是美的,只有在大多數(shù)人感受到了
和諧與
美好的時候,才可以說是美的。睡衣是
睡覺的時候穿的,不是上大街的代表
衣服,
如果你穿著睡衣去大街,別人會以為你還沒有睡醒,給人們不倫不類的感覺,也顯得你很隨便,沒有
精神,會讓人覺的你很沒有
禮貌,變得閑散的。如果人人都穿著睡衣上街,那么這個社會和民族,就顯得沒有朝氣,沒有禮儀,那如何談發(fā)展,談未來呢?還能說美嗎?
如果我們“穿著睡衣上街”,那還是一種極為不雅的行為,不僅會破壞自己的形象,還會有損民族的形象。上海世博會召開時,上海市展開“勸阻”市民穿睡衣出
門的活動。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員認為,穿睡衣上街是不文明的,因此提出了“睡衣睡褲不出門,做個世博文明人”的口號。
最讓我
感動的是周總理在病重期間腳腫的穿不上皮
鞋了,但在接見外賓時,他仍然
堅持穿上皮鞋以自己得體的外表去接見外賓。因為他代表的是一個國
家的形象呀!因為穿著得體可以贏得他人的信任,留下美好的印象,為你今后的生活和人際
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相反,穿著不得體,舉止不雅,往往只會降低自己的身份和人品,損害自己的公眾形象。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
尊重對方,講究禮貌,互相理解的具體表現(xiàn),更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展現(xiàn)。
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議:讓文明禮儀之
花處處開放,讓文明禮儀伴我們茁壯
成長。我堅信,經過我們大家的共同
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講文明、講禮儀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亮出自己的
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