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撿破爛的老
奶奶又來了,他佝僂著背,屢屢銀發(fā)在
風中飄動。
這位老奶奶今年已有81歲了。但她還穿梭在
城市與
鄉(xiāng)村內外的垃圾箱中,月月如此。那只像碎玻璃凝成的
手翻動著那些破舊的報紙,零亂的飲料瓶被人拋棄的
書本,紙張,他都把它們整整齊齊的折好,放好,然后再用麻繩捆緊,放到那輛銹跡斑斑的三輪車上……
我從
鄰居們的聊天所知,這位老奶奶的丈夫不到30歲就死了,而且又沒留下什么子女,所以那么大年齡了還要四處奔波。
老奶奶平時省吃儉用,不
舍得買寬敞舒適的
衣服,天天披著一件補過數次的外套。他吃的也只是
自己腌制的咸菜,霉干菜,他不舍得動葷。
雖然,老奶奶如此節(jié)儉,但他聽說
汶川地震后,想也不想地從存折上拿出三百元捐了出去。
可能這三百錢對于我們可能不算什么,可對于一個撿破爛的老人,那可是就死她好幾個月的開銷。老奶奶不但為那些遇到地震的人捐款,平時,他只要在
路上看到什么乞丐,都會生出援助之手。
老奶奶不但有
愛心,而且還很
關心別人。那是一次
下雨的傍晚,我
因為沒帶雨衣只好冒雨前行,可更糟糕的是
父母還沒
回家。我只好在
門口
等待,濕淋淋煩人衣服耷在身上,風一吹,冷的我直打哆嗦。正巧,老奶奶撿破爛回來,他
看見我這樣,連忙讓我隨她去他家里去避雨,我冷的沒辦法,只好隨她到家。她家很小,大多地方都被破爛占滿,我只好萎縮在墻角邊,老奶奶放好破爛,連忙給我倒好熱
水,讓我擦把臉來取暖……
我抬起頭,天漸漸陰了下來,老奶奶還在村前村后穿梭,見天暗了連忙
草草收拾破爛騎著那破舊的三輪車遠去,那屢屢銀發(fā),乘著風,正在空中飛舞。
這是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以特定的畫面開篇,引起讀者的
閱讀興趣。過渡自然,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插敘的運用交代了老奶奶貧困的
生活,為展現文章的主題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