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
路上淺淺而行,閑
花飄飄而落,溪
水湲湲而流。
厚樸黑沉的
門板安安穩(wěn)穩(wěn)地倚在墻上,夕陽透過葉片欣喜地在上面綻作花樣。華燈未上,人影稀疏。平江路上的店
家形容各異,一樣的是在水色映襯下安寧的面色和盡透著靈秀的笑容。
小路上靜靜的,年輕的婦人將一籠籠小巧的面餑餑氤氳著甜絲絲的水汽端出來。它們或是憨態(tài)可掬的貍
貓,或是紅透了的細(xì)長宮燈,再或是一只只小面
魚,看著童趣盎然,吃著甜香溢鼻。那種甜,簡
簡單單,細(xì)而不膩,把最純粹最普通的
滋味放入食物,吃出的是滿心歡喜。
街巷之交的角樓質(zhì)樸
可愛。檐上彩瓷制的
風(fēng)鈴泠泠作響,應(yīng)和著店內(nèi)小貓的“喵嗚”之聲。進(jìn)得門來,人們或面對素紙涂鴉喁喁私語;或留戀地看著
手中即將寄出的漂亮信箋;或是單單靜坐,望著水煙微籠天色漸昏。出門回首之際,燈火初明,這二層小樓竟在深沉之下別有玲瓏之感。
我貼在
茶館高大的落地窗上,細(xì)看小戲臺上唱昆曲的女旦。柔光之下,她的面容格外清晰,連她面上的胭粉顆粒也看得分明。雖然容顏不再,可那動作舉重若輕,
寧靜優(yōu)雅的氣質(zhì)讓人欽羨。那從折扇角上溢出來的安之若素的
美麗動人心扉。我不覺恍惚失神……一畔的人家,一畔的流水,一畔的月色,一畔的江風(fēng);一半的笑聲,一半的吳語,一半的悠閑,一半的詩情……
英國詩人蘭德說,和誰我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說到底,就是這樣一種安靜之態(tài)吧。安靜,可并非默默無聞,而是心處塵煙,形體碌碌,仍能生出一顆從容不迫
干凈清明的心來,就如蓮花一般。
一件件古風(fēng)的粗料成衣、一只只繡花布
鞋、一幅幅細(xì)致真實的蘇繡、一把把沉重而精細(xì)的桐油傘,挾著太湖上的漁歌,夾著寒
山寺的鐘聲,穿透
時光空間,化成安穩(wěn)和
幸福,涌上心來。這一時的
繁華攘攘,卻是這一世的從容清朗。
那一日,我一步邁出蘇州站,
看見了安謐廣闊的廣場,看見了極寬極深的蘇州河,看見了落拓鋪展而來的、在朝陽下巍巍而立的城樓。
這一日,也是初夏的
清晨,我坐最早的航船,慢慢行在護(hù)城河上。大朵兒的紅玉蘭掩襯在檐邊,兩岸的粉墻黛瓦自遠(yuǎn)而近,仿佛安安靜靜地等候了千年的故人。
那一日,我便想:這座城,仿佛不大一樣,肅然卻親切,
輝煌亦純凈。
這一日,我
明白了,蘇州之所以與別處不同,是
因為它像一首陶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那一日,我懵懂期盼。
這一日,一條
陽光照耀下窈窕
溫柔的水巷就印在腦中。許久之后想來,這安靜,就像是
夢中天堂一般,令人熱淚盈眶。
點評: 這是一篇與眾不同的游記散文。作者先移步換景,以充滿詩情的筆墨依次描繪了平江路上的小店、角樓、戲臺,描寫細(xì)致、傳神,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接著以白描的手法,將蘇州的特產(chǎn)、美景勾勒出來,引人向往;最后又以排比的方式將過去游覽和現(xiàn)在游歷的感受進(jìn)行對比,升華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語言典雅優(yōu)美,句式參差,富有文采(見文中畫線處的句子),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不勝收、古典優(yōu)雅的江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