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注冊 
   
答案網
  
 
 首頁 | 語文答案 | 數學答案 | 英語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學答案 | 歷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課后答案 | 日記大全 | 作文大全 | 句子大全 | 美文閱讀
 練習冊答案 | 暑假作業(yè)答案 | 寒假作業(yè)答案 | 閱讀答案 | 學習方法 | 知識點總結 | 哲理小故事 | 祝福語大全 | 讀后感 | 名人語錄 | 題記大全 | 造句大全 | 心情不好的說說
提問 

橘頌閱讀答案


時間: 2015-11-17 分類: 作業(yè)習題  【來自ip: 14.116.197.70 的 熱心網友 咨詢】 手機版
 問題補充 閱讀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橘頌》創(chuàng)作時期考 《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于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直到現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 有的認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為遠大志向作據,認為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或認為作于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為該作品是詩人遭讒被疏、閑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 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從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來。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注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jié)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為《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于世,將餓餒而終。”顯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后世發(fā)生了深刻影響。 由于以往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性證據,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例證,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盡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鑒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因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并聯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對《橘頌》創(chuàng)作時間眾說紛紜,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項中不成為原因的一項是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存最早,影響最大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此認識就很模糊。 C.有的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有的以為作于頃襄王晚期,還有的人認為是屈 原絕筆。 D.至今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 確的地方。 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點依據是 A.屈原寫《橘頌》借鑒《士冠辭》,未必在行冠禮之后。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 C.從《橘頌》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現的思想感情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 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顧生平,總結志行。 根據文意,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關于《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為了說明其對后世貢獻之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趙逵夫尋找例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
  網友答案: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1樓
【小題1】 【小題1】 【小題1】 D  A項說二人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不對,從原文看,作者認為是晚年之作,曹大中認為是屈原的絕筆;B項引用王逸的觀點說明了眾說紛紜原因之一是對屈原思想感情特點及發(fā)展變化把握不準,不夠深入的地方,并非說王逸對后世的貢獻:C項中根據文意,應是作者認為《橘頌》“可能”受了《士冠辭》的影響,而并非“確實”!翱赡堋笔且环N推測和假設,“確實”則應有實證依據。從全文看,D項中作者對趙逵夫尋找外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因為“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 解析: 略
  相關問題列表
 1. 熬藥吳克誠閱讀答案 2015-11-17
 4. 奇跡閱讀答案 2015-11-17
 5. 人生如茶閱讀答案 2015-11-17
 6. 閱讀大漠閱讀答案 2015-11-17
 學習方法推薦
 課本知識點總結
 作文推薦
 答案大全
 推薦問題
 熱門回答
 文庫大全
答案網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