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論文頻道
 
 網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欄目類別:論文發(fā)表網

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更新時間:2017/2/12 20:56:00  瀏覽量:5885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目的是轉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增加地理教學的趣味性,構建一個高效的地理教學課堂。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習地理的樂趣,也可以讓學生與教師保持融洽的關系,對于地理問題進行合理探究。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進,原本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改變。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更多的教師認識到情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有時候,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教學往往與教學目標相悖,這不僅無法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也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總的來說,如今的問題情境教學距離真正合理的教學模式還有一定距離。地理教師該如何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是在實踐中不斷思考的課題。本文從以下幾個視角審視地理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生活實際是學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興趣。課堂上盡量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原形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創(chuàng)設要把知識的學習融于一個社會情境、生活情境中,密切與社會和生活聯(lián)系,使學生在認知時有參考,從現(xiàn)實中深刻理解,學到新的知識。研究證明,從身邊看到和聽到的,或者親身體驗中獲得的知識比從書本獲得的知識更重要。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社會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節(jié)約水資源、沙漠綠化等,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資源和知識是關系國家發(fā)展和民生的一件大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學習的目的不再是單純地為了考出好成績,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能力,希望學生能用學到的地理知識思考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如學習“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這節(jié)內容時,開始的5分鐘講“城市形態(tài)”,課堂是有點悶的,講的都是概念和規(guī)律,沒有什么閃光點能提起學生興趣學生只是默默的接受著知識,雖然還是有問必答,但是一點提不起興趣。因為書本上舉的例子是:團塊狀城市——成都;分散狀城市——重慶;條帶狀城市——蘭州,這些例子對于不在這些城市生活的學生來說太陌生了。這時,教師如果出示本地城市的地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尋找商業(yè)區(qū)、住宅區(qū)和工業(yè)區(qū),再一起分析這三種功能區(qū)布局的特點。那么這堂課學生們基本都能積極參與,所以,地理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看到它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將聲音、圖像、文字、動畫、視頻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并通過多媒體進行綜合處理、控制和投影,從而以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完成整個教學的手段。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感性材料的理解,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中去,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認識上的轉變。但是切忌濫用多媒體,喧賓奪主。

  如在講“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這一課時,對于“洋流的成因”和“表層洋流的分布”這兩個抽象難懂的內容,課本的插圖只能靜態(tài)地展現(xiàn),比較枯燥,缺少直觀性與生動性。而多媒體則能化靜為動,將靜態(tài)的圖、事物變?yōu)閯討B(tài)的過程,增強其動感。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演示“近地面盛行風帶”、“風海流的形成”、“太平洋環(huán)流的形成與分布”等flash動畫,學生通過模擬的動畫,輕易理解掌握洋流的成因,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突破了難點和重點。再如,講到“鋒面雨的形成”,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很難想象冷暖氣團相遇后的天氣狀況,而多媒體教學利用動畫效果演示冷暖氣團相向運動,分冷鋒暖鋒兩種情況演示,暖氣團沿鋒面爬升,產生降雨的整個過程,并伴有雨聲、風聲,學生仿佛親臨了一場鋒面雨,心中的疑團很快解開了,這樣不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且提高教學質量。

  三、課堂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

  語言是教師創(chuàng)設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學效果和地理教師的教學語言有密切關聯(lián)。傳統(tǒng)的直白講解比較單調枯燥,學生沒有聽講的興趣。教師要用豐富、幽默、有趣味的語言,甚至肢體語言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課堂上可以穿插使用故事、詩歌、民謠、歌曲、諺語、網絡段子等。

  如學生在學習我國氣候時,教師可以引用一句俗語“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反映我國西北內陸溫帶地區(qū)由于深居內陸,距海遙遠而形成的大陸性氣候,其特點降水少,晝夜溫差大,形象逼真,具有感染力,學生也易于理解掌握這種氣候特點。講東部季風氣候時,可帶領學生一起唱“黃土高坡”這首歌,“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這樣很自然就把季風引入,學生也能形象地記住我國東部季風的風向。又如在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可引用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中“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描述氣溫的垂直變化規(guī)律。這樣在教學語言中加些“調味品”,使地理課變得很有趣味。有些時候教師還可加以比較夸張的肢體語言,如在講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時,教師可斜著身子在講臺上做自轉和公轉運動,這樣可以通過學生的視覺感受,喚起學生的注意,長時間保持興奮狀態(tài),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將死板的圖像動感化,渲染了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富有生機和活力。

  四、合作探究創(chuàng)設情境

  新課程強調教學面對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必須摒棄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采用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高中地理新教材幾乎每節(jié)內容都設計有“讀圖思考、活動、案例、閱讀”等欄目,章末還設計有一個課時的“問題研究”,為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了較為充分的學習情境和案例。因此,教師必須學會放手,“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但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手,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及時點撥指引,發(fā)現(xiàn)哪些知識掌握不到位時應及時提醒強調,及時獲取課堂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以保證課堂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情境教學方法多樣,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導入,也應讓情境教學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它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地理課堂教學變得異彩紛呈,生機勃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地理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傾心投入,精心構思,巧妙策劃適合教學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情境教學方案,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地理課堂中,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學習到終身學習地理的能力。

 與情境創(chuàng)設有關的高中地理論文
  • 暫無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