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卷講評課,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梳理知識,提升解題的能力和技巧,是知識落實的課堂組織形式。運用導學案進行試卷講評,更能有效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梳理核心知識,建立解題思路。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初步探討了在生物試卷講評課中運用導學案的:“分解設問、遷移對照、呈現(xiàn)錯例、整合歸一”四種策略。
【關鍵詞】生物試卷講評課導學案運用策略
試卷講評課是在學生練習或者測試之后,師生共同對試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試卷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弄清出題思路,覆蓋的知識范圍,主要檢測哪些重難點知識等。總結出學生在做題時哪些問題答錯率高,容易答錯的原因,進而推測出哪些知識掌握得不夠準確或不牢固。因而有效的試卷講評,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在知識運用中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導學案,即指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在試卷講評中使用導學案,既能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讓課堂面貌煥然一新,樹立良好學習風氣,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在結合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以導學案的核心內容為主線組織試卷講評,在講評中能有針對性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強調復習的重難點和揭示核心問題,使他們的解題思路清晰,正確判斷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恰當運用解題方法,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解題技巧,從而有效提高他們解題的能力。
1.試卷講評課的授課目標
1.1分析試卷、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解答錯誤
糾正解答錯誤是試卷講評課的最基本的一個目標。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在知識點、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答題規(guī)范性等方面會暴露出許多的問題,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糾正這些錯誤,避免以后重蹈覆轍。
[例1]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細胞需要儲存大量的ATP;
B. 黑暗條件下,細胞質基質可以產生ATP;
C.糖類氧化分解過程中的能量可以轉化為熱能和ATP;
D.ATP釋放能量往往與某些放能反應相關聯(lián)。
該題的正確答案是B,但學生回答的正確率很低,大多數(shù)學生錯選C。錯選為其他選項說明關于ATP的有些知識點學生掌握不清或理解錯誤。在講評時,教師要在導學案中設計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以下內容:①細胞內ATP儲備少;②ATP是提供能量的化合物;③ATP的放能反應與吸能反應有關。
在分析了試卷之后,使學生真正理解了試題所對應的知識點,找出解答錯誤原因,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失分,在今后考試中能夠避免。
1.2梳理知識,明確細節(jié)
理清每個試題涉及的知識點及其細節(jié)是試卷講評課的重要目標。生物試卷的知識點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梳理相關知識點,幫助他們較為細致地掌握。
1.3總結方法,提升技巧
試卷講評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在糾正錯誤、梳理知識的同時總結出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審題、讀圖、規(guī)范作答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運用導學案組織試卷講評課的策略
2.1分解設問,運用導學案梳理解題思路
有些題目的綜合性很強,難度很高,導致學生在分析過程中無法準確把握題意,無法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對于這樣的題目,在講評前,教師可以將其解題思路分解為幾個有層次的小問題呈現(xiàn)在導學案中,讓學生依次對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學生對原題目就可以建立起清晰的解題思路。這樣的設計既可解決試卷上的錯題,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逐步化解題目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如例1中,還可以在B選項中設疑:在光照條件下,動物,植物,原核生物產生ATP的場所分別是。
2.2遷移對照,運用導學案拓展學生思維
在考查知識點的時候題型一般比較單一,所以學生在理解了相應題目之后常常還會出現(xiàn)同一背景下不同知識點的錯誤,或是同一知識點在不同題目背景下的錯誤。因此,教師在講評中需要運用導學案將相關知識遷移進來,與試卷中題目進行對照,可以使學生在理解試題的同時得到思維的拓展,提高知識遷移能力。
2.3呈現(xiàn)錯例,運用導學案糾正典型錯誤
在試卷中,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除了知識性的錯誤外,還有很多是由于書寫不規(guī)范,答題不到位等問題造成的。如果只是很空洞的講注意事項,需要如何作答才能得分等等,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下課后便消弭殆盡。所以為了避免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的再次發(fā)生,引起學生高度重視,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一些常見的錯誤答案呈現(xiàn)在導學案中,然后引導學生共同對典型錯例進行分析。
2.4整合歸一,運用導學案歸納常見考點
導學案在講評試卷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分布在同一張試卷中不同題目里涉及的考點或分布在不同試卷的同一類題型中涉及的考點歸納到一起,學生通過導學案對知識的完整體系可以有更深刻的認識,便于對基礎知識的夯實。
[例2 ]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光照時間相同,3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量與30℃相等
B.若光照時間相同,在20℃條件下植物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
C.溫度高于2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開始減少
D.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等量
該題學生常常誤選為D,實際上本題的正確答案應該為A.教師在講評該試題的時候可以將該題分解,在導學案中設計如下的幾個問題:
。1)光下CO2的吸收量代表__速率,黑暗下CO2的釋放量代表__速率;所以兩曲線的交點的含義是__,即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的__倍。
(2)植物單位時間積累的有機物即為__速率,而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量等于__。
。3)植物積累有機物越多,對生長越有利,那么生長最有利的溫度是 __。
當教師把上述題目化解為這些小問題后,學生慢慢理清解題的思路,并且深刻的理解了真光合、凈光合、制造有機物、積累有機物以及與生長的關系。
在高考備考過程中,不同試卷中可能涉及到了有關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飽和點的移動、真光合和凈光合曲線,還有不同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和線粒體間的氣體交換等問題,教師就可以在導學案中設計如下的內容,將這些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參考下圖,歸納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知識點:
。1)影響機理:影響光合作用的__階段,制約__的產生,進而制約__反應。
。2)曲線及含義:
A點:__;B點:__;C點對應的光強:__, I、II、III分別表示 __、__、值。
(3)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和線粒體的氣體交換:
A點:__;AB段(不包括A、B兩點):__;
B點:__;BC段(不包括B、C兩點):__;
。4)光飽和點和補償點的移動:
a.適當升高溫度(光合、呼吸酶活性均提高):B點:__;光補償點:__
b.適當升高CO2濃度:B點:__;光補償點:__
c.減少鎂元素供應:B點:__;光補償點:__
d.陽生植物換做陰生植物:B點:__;光補償點:__
3、教學效果
在試卷講評課中運用導學案前后,兩個教學班的教學成績,如下表:
附:成績表(總分為90分)
班級人數(shù)(人)運用導學案前(平均分)運用導學案后(平均分)
1班5539.0250.18
3班5741.5452.77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引入導學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記錄的傳統(tǒng)講評模式,讓學生在理解舊知識的同時,能把知識整合或遷移,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講評課的效率,提高教學成績。
4、分析討論
從教學效果來看,在試卷講評過程中運用導學案,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很顯著的。再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學生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并且較輕松的掌握教學的重難點,容易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等。綜上可推測,導學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也能提高教學成績等;然而,在運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困惑或不足。
。1)編寫導學案時,經常跌入習題集的旋窩。導學案應該具有功能是:①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②課堂知識結構體系的呈現(xiàn)表;③學生課堂展示的小劇本;④學生課堂學習的隨堂筆記;⑤自我反思小結的知識樹;⑥以后復習鞏固使用的數(shù)據庫。導學案中的習題應有以下特點:①題要精選,量要適中;②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③難度適中,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④便于合作交流;⑤注重及時反饋矯正。
。2)導學案中設置練習難易也不易控制。導學案要有梯度、分層次、可選擇,讓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導學案要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3)很多導學案幾乎沒有學法指導。在導學案中應體現(xiàn)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
。4)自學、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的精髓。許多導學案中有練習沒展示;有檢測,沒反饋。在導學案中應多設計展示和反饋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5)導學案幾乎是教師編寫,學生用,很少有學生自己編寫導學案。導學案的真正意義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為此,設計導學案要做到:教材讓學生自讀,知識讓學生探索,問題讓學生解決,結論讓學生概括,體系讓學生構建,嘗試學生自己編寫導學案。
【參考文獻】
[1]歐陽芬,張厚剛有效教學的基本功——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學法指導技能”指導[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2]陳大偉建設理想課堂——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反思與改進[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3]劉恩山中學生物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蘇鴻,李斌輝,穆湘蘭高效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王朝銀創(chuàng)新設計系列(高考總復習)[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5
[6]全品高考復習方案[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7]教學考試(高考生物)[J]北京:教學考試雜志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