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廣,問題導學法受到了諸多學校教師的關注。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實施問題導學教學模式能夠提高教學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本文提出,教師應當通過在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為學生設定良好問題,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的方式提高數(shù)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問題導學;數(shù)學;初中
引言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廣,問題導學法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收到各個地區(qū)學校教室的歡迎,將問題導學法利用到日常的教學中,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授課效率,也能夠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初中數(shù)學較小學數(shù)學難度有較大的提高,許多學生反應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如概念理解不清晰,解題思路不明確,知識點分類不詳細等,將問題導學法應用到數(shù)學課堂中有效解決了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某些問題。然而,由于許多老師對于問題導學法的了解尚不夠深入,在應用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問題,無法最大程度發(fā)揮問題到學法的交織。因此,加強對相關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問題導學法介紹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模式,教師通過為學生設置良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拓展數(shù)學思維,提升數(shù)學學習興趣。在問題導學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是教學的主體,好的“問題”是問題導學法的核心因素。在初中班級開展問題導學法教學時,教師只有設定科學合理的問題,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提高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應用效率,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第一,適中性原則,教師需要在全面掌握班級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提煉出好的問題,難度適中,從而避免學生過度自信或畏難情緒。第二,遞進性原則,在設置問題時,教師需要注意問題的連貫性以及遞進性,每一個問題與前一個問題要實現(xiàn)前呼后應,從而將分散的知識點有機的結合起來。第三,重點性原則,教師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全面的分析,明確教學重點,在重點知識難點知識處設置問題,從而發(fā)揮問題導學法的價值,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二、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策略分析
。ㄒ唬┰O定合適的問題情境
開展問題導學法應當建立在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因此,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課前對所需要學習的章節(jié)展開全面的預習,從而提高對書本內(nèi)容的認知與把握,降低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了聽不懂的概率。在設置問題時,教師要充分把握課程重點,緊扣新課標考綱,提出更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好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靈活的理解課程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豬兔同籠的情景來引出問題,在此基礎上展開二元一次方程形式的講解與應用。此外,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水平有深刻的了解,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理論基礎來設定問題,如對比新舊知識點的異同,從而加深對新知識點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二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相似點與異常點,通過有效的類比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運用到二元一次方程中。在初中一年級學習負數(shù)內(nèi)容時,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現(xiàn)實情況來設置問題情境[1]。
。ǘ┰O定層層遞進的問題
教師往往能夠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建立問題,如參考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案;搜索網(wǎng)絡;收集學生問題等。但是,最好的設定問題的方式往往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展開的,不僅能夠提高問題的針對性,同時也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枯燥無趣。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盡管會根據(jù)實際生活提出案例問題,然后講解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計算方式,但是在案例拋出后并不會將知識點回歸到案例本身中來,或者講解的知識與案例之間關系過于牽強,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體驗。在問題教學中,應當注意前后問題的連貫性,后一個問題的提出應當建立在學生對前一個問題有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從而體現(xiàn)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整體性與系統(tǒng)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思考積極性[2]。例如,在學習圖形一章時,應當先講解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啟發(fā)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如蝴蝶,扇子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找到軸對稱圖形中的特殊一類——中心對稱圖形,對比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圖形的異同點,并通過球體,立方體等物品解釋中心對稱圖形的特點。
(三)全面收集不同學生學習情況
開展問題導學法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班級學生數(shù)學水平的基礎上,從而更加科學合理的設定問題的形式,更好的控制問題的數(shù)量與難度,這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數(shù)學老師可以通過與其他任課老師進行溝通,全面收集學生的各門課程表現(xiàn),并結合以往課堂上對學生的印象進行判斷。對于數(shù)學成績突出以及成績落后的學生,可以有選擇性的嘗試與之進行交流,詢問學習進展,并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鼓勵學生給出課堂改進建議。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數(shù)學老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現(xiàn)狀以及面臨的問題,從而更好的通過設置問題情景來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3]。
。ㄋ模┮龑W生自主探索思考
在應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應當鼓勵學生養(yǎng)成自主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例如,在習題課上,教師可以多位學生提供開放型的題目,從而調(diào)動學生思維,開放型的例題是指題目中不包含所有的條件,也沒有給出特定的解答方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需要自己為題目增加一個條件來進行探討。這種題目對于學生的數(shù)學邏輯能力要求較高,不同的學生會對題干有不同的理解,從而提供不同的解答思路[4]。
三、結論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法是一種以學生主導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數(shù)學邏輯思維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靈活運用問題導學法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通過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問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戴禮才.基于問題導學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模式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4(36):32-32.
[2]朱琴.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應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2):203-204.
[3]陳燕.讓問題導學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生輝[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