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有言: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是看似最無用而實則最有用的人文學科之一。我們現在經歷的若干重大事件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已上演過,今之視昔,乃小巫見大巫也。高中生作為國家的未來與希望,不可不多讀史書、認真研習歷史。唯有此,才會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健全、智慧得以拓展、頭腦得以清醒、目光得以深遠。然而,現下的高中歷史課堂尚有許多拓展進步的空間,值得我們認真加以探析研究。
一、審視現狀,缺乏創(chuàng)新活力
盡管歷史學科是在探尋過往所發(fā)生過的一切,并從中得出具有普遍意義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人文學科,但是,作為歷史老師而言,教好歷史這門課程,必須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發(fā)展和繁榮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教育領域,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就不會有教育的繁榮發(fā)展。學好歷史需要學生和老師的雙重努力,相向而行,然而針對教育現狀而論,尚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不能不令人感到憂慮,例如:
1.缺乏新意,照本宣科
當蒙上了厚厚塵埃的歷史課本被老師們以缺乏感情的聲音來加以講述時,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對此感到極為乏味也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因此,老師們必須要對此現狀進行改變。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改變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應該將歷史課堂講得生動活潑、富有新意,而不是以為將課本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呈現給學生便萬事大吉了。其實老師是最應該認真學習的學生,切勿忘懷。
2.學習敷衍,應試為主
中國的高中生之所以學習壓力如此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唯有一個那便是高考。學生們奮發(fā)學習的目的也A是為了在考試中能夠取得一個較為理想的成績以此造就更為精彩的人生。很多學生沒有重視歷史這門學科,對于歷史的學習也是以應付為主,只希望能夠背誦得分點、考試點,將歷史割裂為了碎片,只擷取其中考試需要的那一部分。然而,真正想要提升歷史素養(yǎng)的話,必須要有著全面、有機、整體性的歷史觀。
3.缺乏方法,死記硬背
因為老師的缺乏新意再加上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敷衍,從而導致了學習歷史缺乏方法。很多學生從不用心去學習歷史,也沒有將歷史視作一門很重要的人文學科,而僅是將其視作一門“背誦學科”。自以為只要把知識點背過就一帆風順了。學習缺乏興趣、能動性,也缺乏正確的方法,成績不理想也便無足為怪了。
二、改進方法,回歸人文本位
針對上述現象,首先應該明白,歷史是一門很重要的人文學科。推而廣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家庭、一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歷史。然而,歷史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也有著普遍性。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目的便是以史為鑒,明白得失,知道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所以,學好歷史需要有嚴謹的態(tài)度、大膽的假設、仔細的求證、科學的方法論。對于高中生而言,可能未必都能做到、達到歷史學家的高度,然而也必須有著一個健康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科學的方法論來學習好這門學科。例如學習羅斯福新政,不應該簡簡單單地背誦與此相關的知識點,而是應該從中挖掘出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性的內在矛盾從而導致了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矛盾便是資本私人化和需求的社會化的矛盾,資本家具有趨利性,導致了生產過剩,從而引發(fā)了經濟危機。羅斯福的經濟政策只是緩解了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內在矛盾而并非從根本上消滅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從橫向上看,資本主義世界的眾多國家都產生了類似的問題,從縱向上看,資本主義國家的改良方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學生們應該養(yǎng)成寬廣宏大的歷史思維和先進科學的方法論。尤其是在學習歷史學科的同時,不僅要懂得歷史知識以及科學的方法論,更為重要的是要使自己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懂得揚棄,以辯證的批判的思維看待歷史,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要懂得選擇怎樣的發(fā)展,在發(fā)展得繁榮的同時,應該捍衛(wèi)什么、放棄什么。養(yǎng)成人文素養(yǎng)是學習歷史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統(tǒng)籌兼顧,促進全面發(fā)展
老師們在為高中生傳授歷史知識時,應該將歷史與文學、哲學、美學等聯(lián)系在一起。文史哲不分家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其實并不多。例如在學習歷史的文藝復興時,就需要具備文學、美學上的相應知識,要了解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莎士比亞、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等文化上的偉人,他們出自不同的領域,對于施教者的綜合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是一種考驗。高中歷史老師們,不僅需要擅長本學科的知識,還需要使得歷史與其他學科進行融通,令課程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富有質感,這樣才會吸引學生們能夠屏氣凝神地認真學習、認真思考,在認真學習的時候,拓寬了自身的知識面。所謂教學相長,老師們在認真?zhèn)湔n的同時,也能有所領悟、有所收獲。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以陳舊刻板的眼光來審視過往的知識,那么所得出的結果也是陳舊刻板的;如果以新穎活潑富有生機的態(tài)度來面對歷史這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那么所呈現的課程便也是新穎、活潑、生機勃勃的,讓同道中人一起努力,為學生們獻上優(yōu)質的課堂盛宴吧!
【參考文獻】
[1]劉后玉.關于高中歷史課堂如何有效創(chuàng)設探究教學情境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1).
[2]莊淑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活歷史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