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載后,一定會和本地人差不多,對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從它變化上得到一點晴雨知識,就再也不會單純地來欣賞它的美麗了?催^盧錫麟先生的攝影后,必有許多人重新覺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戰(zhàn)爭給了許多人一種有關生活的教育,走了許多路,過了許多橋,睡了許多床,此外還必然吃了許多想象不到的苦頭。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說不定倒是明白許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氣,天氣不同還多少影響到一點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國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樣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潑,人也同樣那么活潑。海邊的云幻異,渤海和南海的云又各不相同,正如兩處海邊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黃,抓一把下來似乎就可以作窩窩頭,云粗中有細,人亦粗中有細。湖湘的云一片灰,長年掛在天空一片灰,無性格可言,然而橘子辣子就在這種地方大量生長,在這種天氣下成熟,卻給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發(fā)展性和進取精神。四川的云與湖南的云雖相似而不盡相同,巫峽峨眉,夾天聳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濃,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云南的云給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點是樸素,影響到人的性情,也應當是摯厚而單純。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長年的熱浪這兩種原料經過一種神奇的手段完成的,色調出奇得單純,唯其單純反而見出偉大。尤以晴明的黃昏前后,光景異常動人。在這美麗天空下,人事方面,我們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報紙?zhí)撎搶崒嵉南,物價的變化,空洞的論文,小巧的雜感,此外似乎到處就只碰到“法幣”。大官小官商人和銀行辦事人直接為法幣而忙,教授學生也間接為法幣而忙。其余平常小職員、小市民的腦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麗一點,對于那些真正的多數(shù)人,還似乎毫無意義可言的。
近兩個月來本市連續(xù)的警報,城中二十萬市民,無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一個個頸脖昂酸,無一人不看到過幾片天空飄動的浮云,仰望結果,不過增加了許多人對于財富得失的憂心罷了。就在這么一個社會這么一種精神狀態(tài)下,盧先生卻來昆明展覽他在云南的攝影,告給我們云南法幣以外還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單純的云有多健美,多飄逸,多溫柔,多崇高!觀眾人數(shù)多,批評好,正說明只要有人會看云,就能從云影中獲得一種詩的感興和熱情,還可望將這種可貴的感情,轉給另外一種人。換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還可由一個藝術家的心與手,間接來教育人?墒俏乙詾榈玫健百澝馈边不是藝術家最終的目的,應當還有一點更深的意義。我的意思是如果一種可怕的庸俗的實際主義正在這個社會各組織各階層間普遍流行,腐蝕我們多數(shù)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時還像是正在把許多人有形無形市儈化,社會中優(yōu)秀分子一部分所夢想所希望,也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無一種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這種情感去追求一個美麗而偉大的道德原則的勇氣時,我們這個民族應當怎么辦?大學生讀書的目的,不是站在柜臺邊作行員,就是坐在公事房作辦事員,腦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飯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作政論的,作講演的,寫不高明諷刺文的,習理工的,玩玩文學充文化人的,辦黨的,信教的……特別是當權做官的,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顧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這個國家的明天,是不是還有希望可言?我們如真能夠像盧先生那么靜觀默察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麗景象,也許會慢慢地陶冶我們,啟發(fā)我們,改造我們,使我們習慣于向遠景凝眸,不敢墮落,不甘心墮落,我以為這才像是一個藝術家最后的目的。正因為這個民族是在求發(fā)展,求生存,戰(zhàn)爭已經三年,戰(zhàn)爭雖敗北,雖死亡萬千人民,犧牲無數(shù)財富,可并不氣餒,相信堅持抗戰(zhàn)必然翻身。就為的是這戰(zhàn)爭背后還有個莊嚴偉大的理想,使我們對于憂患,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們其所以能忍受,不就是我們要發(fā)展,要生存,還要為后來者設想,使他們活在這片土地上更好一點,更像人一點!我們責任那么重,那么困難,所以多數(shù)知識分子必然要有一個崇高的人生觀,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做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么一分知識,方能夠把企業(yè)的發(fā)展與國家的發(fā)展放在同一目標上,分途并進,異途同歸,抗戰(zhàn)到底!
所以我覺得盧先生的攝影,不僅僅是給人看看,還應當給人深思。
。ㄟx自《沈從文隨筆·生之記錄》,有刪改)
品讀賞析
文章由對盧錫麟先生攝影的觀感,寫到云的地方性與風土人情的關系,通過比喻、擬人、對比映襯和形象的描繪等多種手法,出神入化地描寫了云南的云變化出奇、素樸單純的特點。作者通過對云南美麗的云的欣賞,表達了對當時國難當頭(文章作于1940年,當時正值八年抗戰(zhàn),社會動蕩,人們在戰(zhàn)亂中討生活),卻只重眼前利益,沉溺于自我麻醉中的眾生的一種呼喚和痛苦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