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到“生命的意義”或“生命的價值”。其實一個人活下來真正的意義同價值,不過是占有幾十個年頭的時間罷了。生前世界沒有他,他是無意義無價值可言的;畹讲荒茉倩钏赖袅耍麤]有生命,他自然更無意義無價值可言。
正仿佛多數人的愚昧同少數人的聰明,對生命下的結論差不多都以為是“生命的意義同價值是活個幾十年”。
生命的意義若解釋得如此單純:“活下來,活著,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聰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對生命意義同價值找出第二種結論,就是“怎么樣來耗費這幾十個年頭”。雖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覺,吵架,戀愛……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間,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聰明人要理想生活,愚蠢人要習慣生活。
兩種人同樣有個“怎么樣來耗費這幾十個年頭”的打算,要從人與人之間找尋生存的意義同價值,即或擇業(yè)相同,成就卻不相同。至于兩種人目的不同,擇業(yè)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義同價值,原來如此如此,卻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發(fā)生一點特殊意義同價值,心性絕頂聰明,為人卻好像傻頭傻腦,歷史上的釋迦,孔子,耶穌,就是這種人。這種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復古,活下來都顯得很愚蠢,死過后卻顯得很偉大。屈原算得這種人另外一格,歷史上這種人并不多,可是間或有一個兩個,就很像樣子了。這種人自然也只能活個幾十年,可是他的觀念,他的意見,他的風度,他的文章,卻可以活在人類記憶中幾千年。一切生命都有個時間限制,這種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這種限制。
話說回來,事事物物要時間證明,可是時間本身卻是個極其抽象的東西。從無一個人說得明白時間是個什么樣子!皶r間”并不單獨存在。時間無形,無聲,無色,無臭。要說明時間的存在,還得回頭從事事物物去取證。從日月來去,從草木榮枯,從生命存亡找證據。正因為事事物物都可為時間作注解,時間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數人提問到生命的意義同價值時,沒有一個人敢說“生命的意義同價值,只是一堆時間”。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是一個真正明白生命的意義同價值的人所說的話。老先生說這話時心中很寂寞!能說這話的是個偉人,能理解這話的也不是個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記著這兩句話,卻只有那些從日光下牽入牢獄,或從牢獄中牽上刑場的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這兩句話的意義。因為說這話的人生命的耗費,同懂這話的人生命的耗費,殊途同歸,完全是為事實皺眉,卻膽敢對理想傾心。
他們的方法不同,他們的時代不同,他們的環(huán)境不同,他們的遭遇也不同,相同的他們的心,同樣為人類而跳躍。
。ㄟx自《大公報文藝》,有改動)
【賞析】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唐代詩人登高遠眺的愴然涕下是否能在今天的讀者心中收獲共鳴?沈從文顯然洞悉了其中超越時空的生命奧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只有時間才具有評判的資格,有的人被迫讓有限的時間歸于終止,有的人則把有限的時間擴充為無限。誰的生命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重在對自己的把握與規(guī)劃,重在對心性的鍛煉與栽培。生命苦短,惜時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