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
  

網站首頁 | 學習方法首頁 | 語文學習方法 | 數學學習方法 | 英語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政治學習方法 | 物理學習方法 | 化學學習方法 | 生物學習方法 | 地理學習方法
 欄目類別:學習方法 >> 初中 >> 化學

中考化學信息解讀題歸類例析

  信息解讀題又叫化學情境題,它是由“題干”和“問題”兩部分構成。在題干中往往提供一些學生從未學過的新知識、新方法或者不太熟悉的情境,使學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題給信息去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新問題。

  信息解讀題的特點是:

 。1)題中信息有啟發(fā)性,可充分利用。

 。2)題干信息往往是學生從未學過的新知識或新情境。

 。3)信息提供的形式多樣化,有的以文字材料形式,有的以表格、圖表形式,還有的以標簽形式。

 。4)綜合性強,涉及范圍廣,既有生活、生產中的信息,又有高科技領域中的信息。

  解答信息解讀題的步驟是:認真審題、獲取信息→提煉信息、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應變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解題中不單純是機械的模仿,更不是隨意發(fā)揮,要充分發(fā)揮想象,把已學的知識規(guī)律向新信息遷移,抓住信息特點,將“新”“舊”知識銜接,運用類比推理,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信息解讀題的命題趨勢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以高中化學知識作為新信息命題。

 。2)以新科技、新概念中包含的化學知識為新信息命題。

 。3)以社會熱點問題為新信息命題。

 。4)以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一些事例為新信息命題。

 。5)以課本知識和規(guī)律演變?yōu)樾滦畔⒚}。

  題型一、直接應用類信息題

  這類信息解讀題所涉及的信息一般與生產、生活或科技前沿問題緊密結合,只要把所學的知識直接應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即可。

  例1(2015年眉山)觀察圖1并回答問題:

  由圖可知,HCl與NaOH的反應實質是H+和OH-之間的反應,即:

  H++OH-H2O

  像這種用實際參與反應的離子來表示反應的式子稱為離子方程式。任何復分解反應都可用離子方程式來表示。

  練習按照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要求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HCl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HNO3溶液與Na2CO3溶液反應:。

  歸納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結合生成的反應。

  應用判斷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 Na+、H+、Cl-、CO2-3 B.H+、Ba2+、Cl-、SO2-4

  C.Cu2+、Na+、NO-3、OH- D.H+、K+、Cl-、SO2-4

  解析鹽酸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反應實質是Ag+和Cl-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硝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實質是H+和CO2-3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兩種物質相互交換成分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結合生成沉淀、氣體和水。A中H+與CO2-3能結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B中Ba2+與SO2-4能結合成硫酸鋇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中Cu2+與OH-能結合成氫氧化銅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中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

  答案:

  Ag++Cl-AgCl↓

  2H++CO2-3CO2↑+H2O

  沉淀、氣體或水 D

  點評解答這類信息題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并能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快速準確地篩選、提煉出可用的信息。

  題型二、類比分析類信息題

  這類信息解讀題一般以所學內容為基礎,將其與題目中的新信息搭建聯(lián)系平臺,考查對熟悉和陌生的物質性質的類比、分析能力。

  例2(2015年沈陽)從硅的氧化物可以制取硅單質,主要化學反應如下:

  粗硅的制。

  SiO2(石英砂)+2C(焦炭)高溫電爐

  Si(粗硅)+2CO↑

  由粗硅制純硅(常用方法):

  Si(粗)+2Cl2高溫SiCl4

  SiCl4+2H2高溫Si(純)+4HCl

 。1)根據上述信息,請補全制取純硅的簡易流程圖:

  石英砂焦炭、高溫粗硅Cl2、高溫H2、高溫純硅

 。2)根據已有知識和上述信息,進行總結歸納:

 、偻瓿芍脫Q反應的通式:

  單質Ⅰ+化合物Ⅰ單質Ⅱ+。

 、谔顚懕1:

  解析(1)從題目中制取硅單質的主要化學反應可以看出,需要補全的流程是粗硅和氯氣在加熱條件下生成四氯化硅。(2)①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可表示為:單質Ⅰ+化合物Ⅰ單質Ⅱ+化合物Ⅱ。②B中單質Ⅰ為銅,銅可以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以后的金屬的鹽溶液發(fā)生反應,如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能生成硝酸銅和金屬單質銀。根據表格中提供的A、B、D的單質Ⅰ、單質Ⅱ的物質分類,推知C中單質Ⅰ、單質Ⅱ均為非金屬;非金屬單質碳能和二氧化硅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非金屬單質硅,即題目中制取粗硅的化學反應。由D中所給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單質Ⅱ為金屬,單質Ⅰ為非金屬。

  答案:(1)四氯化硅(或SiCl4);

 。2)①化合物Ⅱ(或化合物)②Cu+2AgNO3Cu(NO3)2+2Ag(合理即可) 非金屬 非金屬 SiO2+2C高溫電爐Si+2CO↑(合理即可) 非金屬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置換反應的含義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書寫化學方程式時一定要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解此類信息題,關鍵是提煉有價值的信息,信息找對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題型三、知識遷移類信息題

  這類信息解讀題中所給的信息與問題之間一般沒有明顯的直接聯(lián)系,必須將已有知識大膽遷移到新知識中,由此及彼,才能獲得新知識。

  例3(2015年臨沂)請你分析圖2實驗裝置,并學習所提供的材料。

  實驗裝置:

  圖2學習材料:氨(NH3)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氨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實驗室可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的方法制取氨[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銨鹽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氯化銀(AgCl)是白色固體,難溶于水。CaCl2溶液顯中性,NH4Cl溶液顯酸性。

  請回答:

  (1)儀器a的名稱是,儀器b的名稱是。

  (2)用KMnO4制取氧氣時,應選用A裝置。選用A裝置的原因是。

 。3)實驗室欲制取并收集氨,選取的發(fā)生裝置是(填裝置編號,下同),收集裝置是。檢驗氨是否收集滿的操作方法是。

  某同學對制取氨反應后反應器內的固體物質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

 、偃》磻鲀壬倭抗腆w于試管中,加水溶解、過濾,得到濾液。

  ②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顏色無變化,說明固體物質中不含Ca(OH)2。

 、哿砣∩倭繛V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同學得出了固體物質中一定含有NH4Cl的結論。

  你認為“固體物質中一定含有NH4Cl”的結論是否正確(填“是”或“否”),理由是。

  解析(1)儀器a是長頸漏斗,b是錐形瓶。(2)A裝置制取氧氣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所以用KMnO4制取氧氣時,應選用A裝置。(3)實驗室制取氨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所以選取的發(fā)生裝置是A;氨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裝置是D;氨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所以檢驗氨是否收集滿的操作方法是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集氣瓶口,試紙變藍色,證明集滿。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熱生成氯化鈣、氨和水,酚酞遇堿變紅色,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故該結論不正確,因為氯化鈣會與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1)長頸漏斗 錐形瓶;

 。2)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

  (3)A D 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集氣瓶口,試紙變藍色,證明集滿 否 氯化鈣也會與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

  點評本題通過實驗資料和實驗探究,主要考查了常見氣體的發(fā)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選擇,發(fā)生裝置依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來選擇,收集依據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來選擇。

  題型四、圖示、表格、標簽類信息題

  解決這類信息解讀題時,要運用從圖示、表格或標簽中獲取的新知識,聯(lián)系已有知識,解決問題。

  例4(2015年山西)如圖3分別是水蒸氣液化,水通電分解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微觀變化示意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3(1)圖②表示的化學方程式為;

 。2)從微觀角度解釋圖①、圖②的本質區(qū)別是;

 。3)由圖②、圖③可得到:化學變化中一定不變的粒子是,可能發(fā)生改變的是分子。

 。4)由圖③還能獲得的一條信息是。

  解析(1)圖②表示一種化合物生成兩種單質,是電解水的過程。(2)圖①表示的是水蒸氣液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并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而圖②表示的是水通電分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水分解產生了新物質:氫氣和氧氣,屬于化學變化。從微觀角度來說,二者的本質區(qū)別在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改變,而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改變,變成了其他物質的分子。(3)圖②、圖③表示的都是化學變化的過程。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數目一定不變,而分子的數目可能改變。(4)圖③表示的是化學變化的過程,在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的種類不會發(fā)生改變。

  答案:(1)2H2O通電2H2↑+O2↑;

 。2)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化學變化中分子改變;

  (3)原子 數目(或總數;或個數);

 。4)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合理即可)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表示,完成此題,關鍵是根據反應的實質結合模型的結構充分理解圖中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初中化學學習方法與技巧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與技巧
CopyRight @ 2018   學習方法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