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
  

 答案網(wǎng)首頁 | 知識點首頁 | 語文知識點 | 數(shù)學知識點 | 英語知識點 | 歷史知識點 | 政治知識點 | 物理知識點 | 化學知識點 | 生物知識點 | 地理知識點 | 知識點梳理
 欄目類別:知識點 >> 高中 >> 歷史

程朱理學

更新時間:2016/7/26 16:56:00  手機版

  程朱理學:

  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狹義理學專指程朱學派(廣義的理學包括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本文的理學特指程朱理學)。理學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頤,奠基于程顥、程頤,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學體系。他把太極之理作為哲學的最高范疇,提出了系統(tǒng)的格物致知說和知行學說,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學說和有關修養(yǎng)方法的學說。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比較:

  1、相同點:

 、偎枷雭碓矗和瑢偃鍖W范疇,都是在儒學基礎上吸納融合佛學、道教而發(fā)展起來的。

 、谒枷胫鲝垼憾紡娬{意識(理或心)第一,物質第二,都屬于唯心主義;都是高調的道德主義。

  ③思想實質: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芨灸康模憾家笕藗兛朔接,以“仁”的思想規(guī)范個人行為,從而維護社會秩序。

 、莸匚唬憾际侨鍖W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廣義的理學包括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等)。

 、抻绊懀捍龠M了思辨哲學的發(fā)展,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嚴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積極作用。在強化封建禮教、維護宗法等方面,壓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極作用。

  2、不同點:

  ①宇宙構成: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張“即物而窮理”,是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心即理”,主張“宇宙便是吾心”、“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是主觀唯心主義。

  ②認識論:程朱理學主張只有深刻探究萬物,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guī)范,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心學則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通過世界外物或者咬文嚼字埋首經(jīng)書,只要通過內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復良知,成為圣賢。

 、鄯椒ㄕ摚撼讨炖韺W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張“格物致知”(格物,接觸事物;致知,獲得知識),即通過對外物的考察來啟發(fā)內心潛在的良知。陸王心學則偏于內在工夫,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yǎng),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去掉人欲,以恢復良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最大的差異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転閷W程序:理學主張首先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在體會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理”的體驗,最終貫通明“理”,程朱理學重經(jīng)驗,近于歸納法。心學則主張先發(fā)現(xiàn)本心,而后博覽,近于演繹法。朱熹認為陸學“心即理”太簡易,陸九淵認為朱學“格物致知”過于繁瑣。

 、葑饔煤陀绊懀豪韺W要求個人修養(yǎng)要以敬畏天理為準則,才能達到圣賢之道;當人的私欲與天理沖突時,要“存天理,滅人欲”。心學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程朱理學是南宋及明清時期的統(tǒng)治思想,影響海內外;陸王心學影響不及程朱理學。

  程朱理學:

  1、概念:

  北宋時期:“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則,也是指人類社會的當然原則。

  2、主要思想:

 、俣汤韺W(北宋)

  A、“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B、“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

  C、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②朱子學——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

  A、天理與三綱五常的緊密聯(lián)系“存天理,滅人欲”

  B“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倫、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支離)

  3、影響:

 、倌纤我院蟪蔀楣俜秸軐W,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

 、谥祆渚幹摹端臅戮浼ⅰ烦蔀楹笫揽婆e考試的教科書。

 、蹖W術思想流傳海外,在朝鮮、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學”學派。

  “格物致知”的認識論:

  “二程”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認識論。所謂“格”,用二程的話來說,就是“格猶窮也”,即深刻探究、窮盡!拔铩本褪侨f物的本原,朱熹進一步將“物”確定為天理、人倫、圣言、世故。“致”就是求得、獲取的意思,“理”就是事務的本質,他們眼里的“天理”。如何格物呢?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朱熹認為,要貫通,必須花工夫,格一物,理會一事都要窮盡,由近及遠,由淺而深,由粗到精! 〔⿲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節(jié)次第,重重而入,層層而進。

  所謂“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講方法,深刻探究萬事萬物的本質,以掌握天下之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并且進而認識人倫世故、道德文章,以明道德之善。顯然,“格物致知”包括認識的方法和認識的目的兩層。就認識目的而言,程朱的“格物致知”是有局限的,我們還必須求科學之真。就認識的方法而言,對我們的啟發(fā)還是頗多的:學習要腳踏實地,深入探究,“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節(jié)次第,重重而入,層層而進”,以達融會貫通。

  二程及其主要思想:

  程顥(1032—1085),字伯淳,私謚明道先生。程頤(1033—1107),字正叔,因居臨伊川,后人稱為伊川先生。兩人為親兄弟,河南洛陽人。二程,以理學家周敦頤為師,在總結了先秦關于理和道的觀念,以及宋初以來思想家關于理的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理”抽象為宇宙的本體,作為哲學最高范疇提出來,構建了一個以理為最高本體的唯心論體系。

  二程哲學核心是“天理”或“理”。

  他們認為“理”不僅總攝天地萬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袄怼笔侨f物本原和人類社會的最高準則。認為在人類社會中,封建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倫理綱常,也是天理的表現(xiàn),不可違背。

  在認識論上,二程的“格物致知”并不是指認識客觀事物的法則,而是要在人的內心恢復“天理”。

  二程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抬高到和六經(jīng)相同的地位。二程的學說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理學,并在封建社會后期長期占據(jù)主導地位,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主流思想。

  朱熹及其理學思想:

  朱熹(1130—1200),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翁,最后號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一生的主要活動為講學授徒,著書立說。朱熹的著作堪稱浩瀚,是中國歷史上著作最多的思想家之一。

  主要著作有《四書集注》《近思錄》(與呂祖謙合編)《小學》《童蒙須知》《資治通鑒綱目》等,后人整理匯編有《朱子語類大全》(140卷)《朱文公文集》(100卷)朱熹為二程的四傳弟子(理學大師李侗的學生),他繼承和發(fā)展了二程的理學思想,建構起了一套嚴密的理學思想體系,“理”或“天理”是朱熹理學思想的最高哲學范疇。

  朱熹認為“理”是宇宙天地萬物的本原。也是人類社會最高的道德倫理原則。朱熹一生致力于宣揚理學,所建立的龐大而又精深的新理學思想體系,回答了當時所能回答的一系列問題,從而使儒學真正擺脫幾百年來佛教與道教的沖擊,重新恢復了權威和信心。從元代開始,朱子學成為中國的官方哲學,它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領域都占有重要地位,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而且還傳播到國外,尤其是東亞諸國。

 上一篇:三教合一
 下一篇:陸王心學
 初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高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CopyRight @ 2018   知識點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