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的產生:
1、歷史條件:
、贇W洲思想解放運動的高漲是催生進化論思想的重要條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相繼發(fā)生。這三大運動有力地沖擊了基督教神學,使資產階級“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深入人心。面向現實世界,重視實踐,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風。
、谫Y產階級革命和工業(yè)革命對進化論的誕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yè)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發(fā)展,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一方面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對科學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劭茖W技術進步,生物學知識積累為進化論的誕生奠定了基礎。18世紀下半期到19世紀,生物學研究陸續(xù)取得重大成果,細胞學說發(fā)展起來,細胞學說被恩格斯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之一。細胞學說的確立,為生命科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9世紀初,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早期的生物進化思想,對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產生了積極影響,奠定了學科基礎。
2、創(chuàng)立標志: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一書,標志著生物進化論的誕生。
3、理論觀點:
。1)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過程;
(2)生物界現存的物種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種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是生物界的普遍規(guī)律。
4、影響:
。1)對歐洲思想界的影響:生物進化論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絕大多數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創(chuàng)世說。
(2)對歐洲學術界的影響:把發(fā)展變化思想引入生物界,開創(chuàng)了生物科學發(fā)展的新時代;比如把發(fā)展變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們不再把動物與植物之間、動物和人之間的區(qū)別看作是絕對和神圣的。
。3)對社會進步產生的影響:進化論思想在歐洲引起軒然大波,成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特權的思想武器。達爾文被稱為“生物學領域的牛頓”。
列寧對達爾文和生物進化論的論述:
達爾文推翻了那種把動植物物種看作彼此毫無聯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變的東西的觀點,探明了物種的變異性和承續(xù)性,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同樣,馬克思也推翻了那種把社會看作可按長官意志(或者說按社會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樣)隨便改變的、偶然產生和變化的、機械的個人結合體的觀點,探明了作為一定生產關系總和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這個概念,探明了這種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自然歷史過程,從而第一次把社會學放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達爾文(1809—1882)是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他早年在劍橋大學學習神學。1831年起,他隨“貝格爾號”考察艦進行環(huán)球考察5年。在整理考察資料和實物標本的基礎上,經長期研究,于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確立了生物的進化論。他還通過《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和《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等著作,提出性選擇及人類起源的理論。他的學說是人類對生物界認識的偉大成就。
達爾文在環(huán)球考察中發(fā)現,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雖然在地理上是隔絕的,但是許多動植物品種十分相像。他把在化石中發(fā)現的古生物和現存的物種進行比較,認為“像這樣一些事實,顯然只能用這樣的假說來說明:物種逐漸起了變化”。達爾文回國后初期,主要是從事地質學方面的研究。地質學的研究進一步堅定了他關于物種進化的看法。但直到此時,他關于物種進化的觀點還只是從感性認識中形成的一個初步的假說,是地質學理論的一個補充,只有在解決了物種是怎樣進化的問題后,進化才能成為科學的理論。為了解決物種怎樣進化的問題,為了彌補自己在生物學方面的知識不足,達爾文廣泛地收集了一切有關動植物在人工培養(yǎng)和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變異的事實。他同育種者和植物園的園丁交換意見。他還閱讀各種著作。1837年,達爾文認識到人工培育的植物品種進化的關鍵是人工選擇。他系統地描述了中國關于金魚人工選擇的過程和原理,并且說明中國人曾經運用同樣的原理對各種植物和果樹進行人工選擇。他在《物種起源》中承認選擇原理不是近代的發(fā)現,在中國古書中早就有了明確的記述。但是,在自然界中物種是怎樣進化的,對達爾文來說仍舊是個謎。他這樣寫道:“1838年10月,也就是開始我的系統探索的15個月之后,我為了消遣而偶然讀到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而我由于長期不斷觀察動植物的習慣,對這種到處都在進行著的生存斗爭,思想上就容易接受,現在讀了這本書立刻使我想起,在這些情況下,有利的變異常常容易保存,而不利的變異就常常容易消滅。它的結果就會形成新的物種。這樣我終于得到一個說明進化作用的學說了!敝钡酱藭r,達爾文才找到了自然界的物種怎樣進化的謎底。這就是生存競爭,通過自然選擇,最適者生存。
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認為,生物的進化主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由于繁殖過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種內和種間的生存競爭。生物經常發(fā)生的微小變異,在生存競爭中,有利于個體生存和后代繁殖的變異被保留,不利于個體生存和后代繁殖的變異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由于自然選擇的長期作用,有利的變異逐代積累,便形成新種。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一個原始的物種會發(fā)生性狀分歧,演變?yōu)槎鄶滴锓N。
達爾文的學說是生物科學的一次理論綜合,對生物學的發(fā)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生物進化論的提出,也是人類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大事。17世紀的牛頓把“造物主”(神)從無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了(雖然牛頓承認了上帝的第一推動力),19世紀的達爾文又把“造物主”從有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