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初,在春
風(fēng)細(xì)
雨的籠罩下,
草兒悄悄地鉆出土層;光禿禿的老
樹,笑嘻嘻地吐出新芽,仿佛披上了一件嶄新的綠衣。這時,
教室外邊,
燕子們嘰嘰喳喳地叫喚聲,吸引住了
我的注意力。剎那間,腦海中如電影播放般,播放起往昔的一幕幕。
叮咚!一條短信提示音——“你必須在十點前回到
家!币煌咴
路上的同伴看我皺起的眉頭,問我:“誰啊?”“還能是誰啊,我媽唄!”我極不耐煩。
叮咚!又一條短信!“
如果你不聽
媽媽的話,總有一天你會后悔的!鼻校惝(dāng)你是誰啊,讓我乖乖聽話我就聽!我心里想著,便隨
手將
手機(jī)關(guān)閉掉。
時間已是晚上九點三十分,而我仍和同伴在
繁華的
街道上游蕩著,絲毫不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
因為在我看來,她
根本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在我
人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我只是
奶奶家的孩子。媽媽總是很忙,從小時候起,她就沒有管過我,只是讓奶奶帶著我。到了開始念
書的時候,她又把我送到
外婆家,這下我又成了外婆家的孩子。我為
自己的遭遇感到可笑,又覺得自己恨透了她——既然不把我當(dāng)自己的孩子,那當(dāng)初為什么不在我還是個胚胎時就把我扼殺了呢?
我并不是一個壞學(xué)生,相反,
成績還很優(yōu)異?蛇@有什么用?她從沒有
關(guān)心過。我只是
希望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雨中
放學(xué)時,有媽媽的
陪伴,而不是只能苦苦
等待雨停,最后不得不一個人在雨中
奔跑;我只是希望,不用在期末時,一個人捧著一打厚厚的獎狀和榮譽證書回到家,卻無人喝彩;我只是希望,不用在寒冬的夜里半夜冷醒,自己一個人默默地給自己拉被子……我只是希望像其他孩子一樣有
父母關(guān)愛,但就連這點
卑微的
愿望,都只能是幻想。
直到那次,我才顛覆了對她的看法。那年初冬,我搬到外婆家,倔強(qiáng)地不肯拿上棉襖。過了好些天,她打來
電話:“喂,冷嗎?”“不冷,好著呢!”“不冷,騙誰呢!”“冷又怎樣,還死不了……”“那么死倔,連
衣服都不肯帶一件……”這時,我清晰地聽到了媽媽的嗚咽聲。我心頭一頓,一股刺痛的感覺涌了上來,平時只會板著臉的媽媽怎么會哭呢?是我離家太久了嗎?或許,我從沒想過她的
艱難。想想,我也好久沒見到她了……第二天,還在睡懶覺的我,聽到外婆說我媽媽來了,我睜著惺忪的雙眼,還在想自己是不是還在做
夢,一轉(zhuǎn)身,發(fā)現(xiàn)她已來到了床邊。
坐在
窗前,當(dāng)初那個
夜晚還在大街上放縱的我,宛如一只春季里被喚醒的燕子,準(zhǔn)備給自己筑建一個嶄新的小窩,而那些內(nèi)心的
記憶如泥,成為我巢穴的基石。
點評:
作者
用心巧妙,巧借燕子回巢這一比擬,在描繪自己與
母親之間“缺乏交流—心生間隙—深情期盼—
感受觸動—僵冰關(guān)系消融”過程的基礎(chǔ)上,將文章的情致推向高潮,讓人動容。此外,文中“我只是希望……”的描述也很是
精彩,真實而生動,引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