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果實總是低垂著頭,
成功的人士總是謙虛有禮。大
家郭沫若虛懷若谷,曾把修改
自己劇本中一句話的演員稱為“一字之師”,被人們津津樂道。古今中外,像他這樣因謙虛而獲益、受人
尊敬的人比比皆是。
春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百
花齊放?鬃幼鳛槿寮覍W派的創(chuàng)始人,奔走游學在列國之中。他雖享譽諸侯,卻從不忘謙虛做人。“三人行,必有
我師焉”,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不辭辛苦向老子請教禮儀,他不恥下問受教于7歲
小孩項橐。正因如此,他的學識更加精深,才有了弟子三千、桃李天下,也使他成為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圣賢,更鑄就了華夏
燦爛的儒家文化。
無獨有偶,北宋時期,福建將樂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
學問淵博,聞名鄉(xiāng)里。一天,楊時同游酢向程頤請
求學問,卻不巧趕上
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為不驚醒老師,他倆便在
門口靜立
等待。誰知不一會兒,天上飄起
鵝毛大
雪,越下越大。游酢凍得實在受不了,幾次想進門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門外赫然立著兩個雪人,大受
感動。自此,程頤對楊時更加盡心盡力地栽培。后來,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
山先生”。楊時的謙虛使他深得老師真?zhèn),得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最終榮登中國古代
名人榜。
除了以上的古人事跡,還有我們熟知的:劉備謙虛恭敬三請諸葛亮,從而天下有其一;李世民兼聽兼信,重用魏征而開貞觀盛世。這些賢達名流之所以被千古傳唱,就在于他們必定具備一些常人所沒有的閃光點,比如聰明、仁厚,而最多的恐怕還是謙虛二字。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只有謙虛請教于人,集人之長,才能創(chuàng)造
輝煌。兵家有言“驕兵必敗”,歷史上那些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失敗者無一不是驕傲自大、剛愎自用的代表。
歷史的頁面更多的是在
書寫勝利者。為了學業(yè)的成功,為了
人生的榮耀,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埋下頭來,虛懷若谷、謙虛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