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做棉被。
她半趴在地板上,一針一線,一招一式,急不得,躁不得,全神貫注。這親近大地的姿勢,好像把人一下子帶回到“農耕時代”。
窗外的
蟬鳴和幾十年前一樣,大地也和幾百年、上千年前一樣。
記得兒時,每年
夏天,母親會將全
家人冬天要用的棉衣、棉被一一拆洗,即便是舊的面料、舊的棉絮,也要洗得干
干凈凈,再漿洗平整。炎熱的正午,母親支起葦席,放在墻邊,洗凈、攤
曬、理平的棉被里子?p制時,她把被罩平攤在葦席上,身子深深地伏下去,一針一線,每一次抬頭和低頭之間,地上的棉被都變得更舒展一些。母親神態(tài)專注而虔誠,像是要把整個夏天的熱量都縫進去,好驅趕冬天那無處不在的寒氣。這樣的場景,讓
我相信在母親庇護下的冬天將會無比
溫暖。
那匍匐在大地上的姿勢和一針一線的細膩,好像一種隆重的儀式。那是一位母親對丈夫和子女最形象而無聲的
愛。這
付出帶來的,不只是溫暖,還有子女耳濡目染的,對
家庭、對自然的領悟。而這些領悟,是母親之外的任何其他人,所不能給予的。
做棉被說不累也累。雙腿跪地,腰背深深地彎下去,整個身體縮得像母腹中的胎兒。右臂盡量遠地伸出去,這姿勢沉默而哀婉,昭示著女性的無限隱
忍與深情,浸染著母性的柔韌與質樸。
母性最接近大地,承載萬物而
寧靜不言。一個領悟了母性的女人,
可能也參透了大地所蘊涵的奧秘。棉被所含的一絮一線一縷,皆來自大地。大地將這些轉交到一個婦人的
手上,借她的手給一個家庭最溫暖的庇護。
大自然送來冬天的凜冽之前,也準備好了做棉被的一切材質,以及一位能夠將這
用心深深領悟的女人。
一個女人在做棉被,不是孟姜女做寒衣送郎君的那種深情,不是“九月授衣”的那種千古憂慮。她半跪半拜,從容悠然,一舉一動都是女性的柔婉與安詳,沉靜的目光中有母性的光輝。她用這種方式表達她對季節(jié)的理解,對大地的禮贊。大自然的設計多么絕妙,棉
花在
春天播種,夏天生長,
秋天收獲。女人在冬天紡線織布,在夏天
制作棉被棉衣。上天給過炎熱又給寒冷,大地無言,而女人,最能領會天地用意,將“天、地、人”獨特而
和諧的韻律,凝聚在一床床棉被里,收藏夏天的
太陽,待到冬天享用。
【作者系
山東省東營市一中二月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