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論文頻道
 
 網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欄目類別:論文發(fā)表網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更新時間:2017/2/11 21:33:00  瀏覽量:3484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源于教師對自己教學的不斷打磨和反思,有效的教學必然注入了教師更多的心血,包含對教學資源和物理學史的充分挖掘,包含對課堂的反思與總結等等。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學史;反思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有效性”成為了當下課堂教學的最高追求!那么,對于高中物理學科而言,有效性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意味著讓我們教師的課堂不必要的消耗減少,最終實現(xiàn)教得輕松、學得幸福。如何做到呢?

  一、發(fā)掘物理學史的教育價值

  作為一門自然學科的物理教學課,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應該將知識生硬地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更多地挖掘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探索歷史,從中提煉方法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價值,讓學生體驗科研探索中的艱辛和樂趣,從而學習理想化建模和類比思維的科學方法。

  例如,《庫侖定律》安排在人教版物理教材選修3-1的第一章第二節(jié),其核心內容就是庫侖定律,這是電磁學理論的基礎性內容,闡述了帶電體之間最基本的規(guī)律,同時也是銜接電磁學與力學的橋梁,為學生整個電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奠定基礎。在教學處理上,筆者認為要充分發(fā)掘庫侖探究相關規(guī)律的歷史過程,引導學生深刻領會理想模型法和類比法的科學方法,讓學生在知識習得的同時,感受科學思想的洗禮。

  學生通過學習,有如下的感悟:由庫侖定律的探索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類比思維在物理研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如果沒有萬有引力的類比,僅僅只是實驗數據的積累,不知道該項結論何時才成被建立起來,事實上,整個靜電學的發(fā)展,都是借鑒了萬有引力已有研究成果而取得的。此外,有鑒于庫侖的實驗精度并不高,而庫侖定律又是電磁學中的基礎性定律,因此它的精密度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后世科學家也運用了大量更加精妙、更具科技含量的實驗對其進行證明。1972年的實驗表明,相關偏差如果存在,也不會超過3×10-16,由此可見,類比思想下推導出的庫侖定律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物理定律。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安排,學生自然而然更想著去把庫倫定律掌握好,最終在課堂互動中總結和生成“對庫侖定律的理解”:(1)點電荷,這是一個可以類比于“質點”的理想模型,即當帶電體的距離遠大于它們自身大小時,其形狀和大小對作用力的影響可以忽略,作為理想模型,這是一種科學的抽象。(2)規(guī)律表述中強調了“真空”一詞,事實上在空氣環(huán)境中,庫侖定律依然可以近似成立,但是其他介質的影響不方便對學生進行拓展,因此和學生解釋時,則簡單說明,本規(guī)律和實驗被約束在真空環(huán)境下進行。(3)規(guī)律的拓展:任何帶電體都可以看成是多個點電荷組合而成,因此如果知道電荷的分布特點,理論上可以通過庫侖定律以及力的合成將兩帶電體之間的靜電力進行求解。

  二、從說題和聽課的角度,我們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自我反思

  反思是促進課堂教學變得更為有效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對“教學語言的組織”的幫助,為什么相同的教材,不同的老師能夠讓平時班級慢慢地分化,教學語言組織能力存在差異,尤其是“說題”和“講題”環(huán)節(jié)上。同一個問題的講解,不同教師的處理手段是不一樣的,其對知識的挖掘、解析和拓展都有著程度和角度上的差別。從語言組織上來看,說題應該包括問題隱含條件的剖析、關鍵字句的強調以及知識能力考點的顯化,教師要用簡練而恰當的語言說出題目的隱含狀態(tài)和過程,講解常規(guī)方法和解題技巧,論述問題的變換和拓展。例如筆者處理一道力學綜合題時,有一段如下的教學錄音片斷。

  師:給同學們安排以下三個任務:(1)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過程分析;(2)對比運動過程的前后兩個階段,分析差別;(3)找出問題的突破口。

  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開始思考,同時筆者在黑板上準備好兩個示意圖。

  生:解題突破口在于摩擦力。

  師:可以,那么傳送帶與物體間的摩擦力有什么特點嗎?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別在以下情形下進行討論和總結:(1)傳送帶靜止,物塊會因為滑動摩擦力而發(fā)生減速,最終以平拋的形式落在點Q;(2)傳送帶反向運轉,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情形不變,則物體減速后,仍然以平拋的形式落在點Q;(3)傳送帶正向運轉,考慮到其速度取值大小上的差別,因此物塊將落在點Q或者點Q的外側。

  如何讓自己的語言更加簡練而精致,還可以通過聽課學習的方式進行完善。筆者經常主動參與各類聽課觀摩活動,不僅用紙筆進行記錄,更用錄音筆記錄下課堂實況,在課后更是結合其他老師的點評,對課堂設計精妙、語言使用恰當的地方進行反復傾聽,從中汲取值得借鑒的地方。例如,本校吳老師的課堂語言組織非常具有藝術性,而且課堂設計也非常得體,筆者聽課之后,就以他的教學安排和語言組織為范本,糾正自己的教學語言。筆者在反思日記中這樣整理著:“吳老師在提問時,適當放慢語速,一方面讓學生聽清楚題意,同時也有助于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為學生營造安靜祥和的思考氛圍,這值得我學習!碑斎,某些教師課堂語言的失當之處也是我聽課和反思的素材,以此提醒自己在教學中避免出現(xiàn)類似情形。

  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筆者發(fā)現(xiàn)物理教師語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要關注細節(jié),更要相信學生,將課堂的話語權移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參與到課堂里來,這將讓物理課堂更加精彩。

 與有效教學有關的高中物理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