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音樂欣賞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為我們實施審美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內容。事實證明,學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正確的引導。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高中音樂 培養(yǎng) 鑒賞能力
音樂鑒賞是對音樂藝術進行欣賞、分析與理解的一種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因此,在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中,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鑒賞的思維方式,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通過音樂藝術培養(yǎng)學生理性的認知態(tài)度,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多重交互的平臺。
一、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對學生有促進作用
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和對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調整,我的學生對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生感到音樂不再是高高在上難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優(yōu)秀音樂作品與學生間的距離,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音樂鑒賞能力的連接作用。音樂鑒賞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音樂后,所做出的一種評判作用,它是一種綜合性審美活動和知識應用能力,具有強大的連接作用,通過音樂鑒賞能夠幫助學生對外界事物建立主觀與客觀上的連接與聯(lián)系。如在學習《南部之子》、《不知為何》等音樂課程時,教師可針對爵士樂的特征幫助學生對音樂建立相關的認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音樂鑒賞能力的記憶作用。音樂對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可以提高學習者的感知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有效記憶能力。學生通過音樂作品的欣賞,可以增強外部肢體動作和心靈配合,有效提高個人的記憶功能。如教學《長江之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旋律與長江雄渾、壯觀氣勢的動律。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外部肢體與內部心靈反應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真正魅力,表達出對長江、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
1.采用靈活多變的課程導入方式,增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高中音樂鑒賞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重點是為學生創(chuàng)建合理的審美空間,體驗音樂的美好,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音樂課程教學中,要采用多樣化的音樂課程導入方式,為學生增添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貝多芬》的音樂課程時,可以配備不同的視頻、圖片等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貝多芬音樂的魅力。又如欣賞《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象征生命力強盛和頑強抗爭的圖片,使得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意義。由于高中學生的鑒賞能力有限,我們不能僅僅憑借音樂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配合視頻與圖片的視覺效果,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
2.運用實物教學,增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在音樂鑒賞課程中,盡可能運用學,F(xiàn)有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物式的教學方法,例如為學生提供一些樂器等方面的資源,通過實物教學,幫助學生從具體的失誤出手,感受音樂所表達的語言意境,喚醒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在具體學習中,教師可以先讓會相關樂器的學生演奏,對不會樂器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通過實物幫助學生營造音樂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樂器的神奇,進而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3.發(fā)揮音樂鑒賞的連接與記憶作用,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中,音樂教師可以有效連接美術、雕塑、舞蹈等藝術的特征,讓音樂與這些藝術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拓展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鳥兒在歌唱》、《美麗的小天使》等音樂課程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新的形式教學,完善學生對音樂鑒賞訓練的記憶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配合《鳥兒在歌唱》這首樂曲,編排一個簡單的舞蹈,學生在鑒賞音樂過程中,能通過肢體的動作,促使學生參與到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肢體動作與音樂節(jié)奏協(xié)調的能力。
三、優(yōu)秀作品的積累,培養(yǎng)審美觀念和道德情操
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的,需要在長期不斷的欣賞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優(yōu)秀作品,久而久之就會提高對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興趣和音樂鑒賞能力。對于作品的積累我主要注意兩個方面:
1、通過背唱優(yōu)秀作品的主題旋律來加深對作品的印象
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主題旋律往往易于演唱,象《梁山伯與祝英臺》、《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題旋律學生在聆聽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跟唱。學生在對這些主題旋律的反復聆聽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等要素的豐富表現(xiàn)力,又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通過積累豐富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2、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的選擇和編排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音樂作品,對于提高學生全面的藝術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體慣徹這一教學目標時又要注意靈活性和實效性,只有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的選擇和編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對作品進行選擇:
。1)以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為題材的作品,如《梁山伯與祝英臺》、《漁陽鼙鼓動地來》等;這類作品以傳說、歷史故事為背景,學生通過對故事的了解很快就能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而在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曲調、和聲等要素時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體驗。
。2)具有較強的民族民間風格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江河水》等;這些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常常是旋律優(yōu)美流暢或色調鮮明,能夠在音響感知上首先抓住學生的耳朵引起學生對作品的興趣。
(3)以自然風光為題材的作品,如《藍色的多瑙河》、《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沃爾塔瓦河》等。這類作品以自然風光為背景或作為藝術象征來表達情感,具有豐富而具體的聯(lián)想的效果。
總之,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中,要主動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不僅要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教學,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通過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要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小明.音樂心靈雞湯—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音樂大觀,2013(1z).
[2]黃勇.淺談培養(yǎng)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途徑【月.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