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使我們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那么游戲教學就顯得非常關鍵了。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的“學習動機”這章的論述中,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而不是諸如等級或往后的競爭便利等外來目標!北疚臏\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游戲進行滲透,與大家交流一下。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策略;原則
一、小學數學游戲的教學策略
。ㄒ唬﹦(chuàng)新游戲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和個性特點。教學時,老師應親身參與、親自動手、努力思考,以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游戲的設計要貼近于學生的現(xiàn)狀,能夠充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延伸教學范圍,培養(yǎng)其計算能力與審美創(chuàng)新意識。
如,在一年級數學《兩位數加一位數》教學中,學生需要對加法知識進行延伸與創(chuàng)新,組織“拼圖”游戲。游戲過程中,老師可以展示一些學生十分喜愛的游戲圖案,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小圖案構成的,鼓勵大家積極發(fā)言。
。ǘB透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圖形的學習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尤其是矩形、三角形、梯形及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認知與轉換過程,團隊協(xié)作更能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的有機設計與游戲設置,重要的一點是滲透出一種團隊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分工合作精神與合作探究能力。
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如何利用已知的圖形對平行四邊形進行分解導入成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為了更好地破解這一教學難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我是村長”的分地游戲,每一個小組組長扮演村長的角色,將本村所共有的一塊平行四邊形土地進行劃分,鼓勵學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通過合作得出相應答案。
。ㄈ╈`活多樣的游戲設置,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智力發(fā)育的影響,由于學生注意力穩(wěn)定性較差,面對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義以及單調刻板的計算題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針對這樣的狀況,靈活設計一些具體的、活動的教學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時,小學生對于花樣繁多的人民幣是難以集中精力去逐個認識與記憶的,如果通過創(chuàng)設“猜價格”游戲來教學,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過程中,老師出示一些學生常見的生活用品讓學生競猜,老師先給出價格的大致范圍,然后給予“高一點”或“低一點”的提示,讓學生競猜。同時注意課堂氣氛的調動,鼓勵大家踴躍發(fā)言,讓“潛力生”也敢于發(fā)言。這一游戲的設置不僅能充分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學生對人民幣知識的學習與認知。
二、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注意的原則
。ㄒ唬┯螒蜻^程要面向全體
數學游戲時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進入游戲角色,獲取過程體驗。如果在課堂上只讓少部分學生參與游戲,其他大部分學生充當小觀眾,那么學生的參與面就太窄,游戲活動也就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地為教學服務。
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老師設計一個“找朋友”的游戲來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游戲之前,給每一位學生的胸前戴上一張數字卡片,每一張卡片上是0—10中的任意一個數。當“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來握握手,我們都是好朋友!”的歌聲響起來的時候,老師說:“卡片上的數合起來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開始隨著歌聲找自己的好朋友,當歌聲停止的時候,胸前的數合起來是10的兩個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接著又說:“卡片上的數合起來是8的才是好朋友!”歡快的音樂聲又開始伴隨著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內數的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為自己能參加這樣的游戲而感到高興,也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驕傲,他們在游戲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
。ǘ┯螒蛐问揭哂锌刹僮餍
一是要合理分配課堂教學的時間,隨機調控課堂節(jié)奏;二是要考慮每個游戲的注意事項,游戲前要提出要求;三是設計的教學游戲要簡單易學、省時高效、適合班級條件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便于操作,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如,在學習“認識鐘表”時,在平時老師就觀察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于是老師就改編利用這游戲來給學生學習認識整時和半時。提出了做游戲時的要求與注意事項,然后將學生分成男女兩組。男生問:“老狼、老狼幾點鐘?”女生回答:“老狼、老狼八點鐘!薄粏栆淮,朗朗上口,學生熱情高漲。如此反復再交換,在教學中便于操作同時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游戲的目的要突出知識重難點
數學游戲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所以老師應根據課堂上學習內容的需要來確定是否開展數學游戲,游戲要有助于突出知識重點,突破難點,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會思維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如,一年級“認識上下”這節(jié)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驗上下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這節(jié)課看似簡單,但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認識有一點難度。游戲“點鼻子”是學生比較愛玩的傳統(tǒng)游戲,在第一個活動中運用這游戲是讓一些不是很理解上下空間位置的學生樂意去用游戲來認識“上下”空間位置和順序。學生能根據他人提供的信息來點中小豬的鼻子,而且在玩的過程中學生不知有多高興。其實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已經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這樣才會點中鼻子,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在游戲中領悟。
總之,在游戲中品嘗獲得成功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去學習,發(fā)展了小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結合作的精神,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曾湘玲.信息化時代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J].舞蹈,2010(10):56-57.
[2]莫小英.淺析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4(5):109.
[3]魏冀川.淺談小學數學在游戲中的主導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166.
[4]錢百泉.在數學課堂中實施游戲活動的策略和注意點[J].新課程:小學版,2007(Z1):72.
[5]吳路珍.淺析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5(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