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作為數(shù)學教師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師探索的專題。數(shù)學教師如何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也需要教師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還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去實踐。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課堂教學 實效性
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實效性怎樣提高,一直是教師關注的話題。而數(shù)學教師如何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也需要教師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還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去實踐。經過多年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我覺得教師應該從學法指導、師生溝通、教師備課、教學反思等幾方面去努力,去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以學定教,方式多樣
在教育中有一個至理名言: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而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以生為本就要求教師改變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因為學生學習的核心在于變革自己的學習方式,改變原有教條式的學習模式。說到底就是要通過教法的改變實現(xiàn)學法的改變。
比如教師上的一節(jié)練習課,教師課余采用三種不同的做法,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1. 讓學生一個一個地回答問題。在大部分學生心里,總會不停地盤算什么時候輪到自己,而對別人的發(fā)言不夠重視。2. 教師一道一道地講題,可以說教師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學生掌握、完全接受的僅有30%,甚至更少。3. 采取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對于有難度的題目,可以做到生幫生,而小組成員解決不了的由教師進行點撥。比較三種做法,小組合作的方式正體現(xiàn)了“先學后教,當堂練習”的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嘗試,才能體現(xiàn)教育的靈活性。
二、精講多評,雙向溝通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是習慣于不停地講,教學例題時講,學生做題時也講,給學生充分思考訓練的時間太少。實際上,數(shù)學教學中把握講與評的尺寸,對提高學習成績是有必要的。
第一,何為精講?“精講”就是上課前精心備課,再次瀏覽教學參考書,教材內容。在心中備課,要講的知識點熟記于胸,重點是把解題方法濃縮成一句話或幾句話。上課時就圍繞這句話進行,一般說計算類的課3分鐘就能講完,認識類的課8分鐘就能講完。
第二,“少練”。原來的數(shù)學課都是“多練”,我發(fā)現(xiàn)練習做多了,學習好的學生沒興趣,因為他已經掌握得很很熟了;學習差的再做也不會,他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算法。為了能讓全部學生都學會,老師對解題方法還要一遍又一遍的傳授,直到學習好的同學聽得心煩嘔吐,教師累得筋疲力盡才不得不停止。效果怎樣,有時好有時不好,有的差生再教也不會。既然老師累得嗓子冒煙,先學會的學生無事可做,能不能讓先學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教學困生呢?多練的效果時好時壞,就把多練改成少練。
第三,“交流”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講出不同的算法給他們聽,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作出比較和判斷。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交流就是讓學生充分“說話”,盡可能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交流更要讓學生之間溝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過比較,分析尋找相對合理和最優(yōu)化的算法。
三、緊扣細節(jié),有效指導
我們在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驚喜地發(fā)現(xiàn):“灌輸式教學”變成了“啟發(fā)式教學”,“師講生練”變成了“合作探究”,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暢所欲言,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但是透過這表面的繁華,我常常在考慮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我們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形式之下,課堂教學的核心,即教學過程與教學效益是否有效?
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說白了就是師生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共享知識的過程,無論教師的課前準備怎么充分,預設了多少,但是也無法知道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一堂時限40分鐘的數(shù)學課中,數(shù)學教師最少要做出與數(shù)學有關的30個決定,所以,把握課堂細節(jié)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所在。而教學中做好有效的指導更是教師需要重視的。
我們深知,數(shù)學課堂教學是由無數(shù)個小細節(jié)構成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運用、小組合作的節(jié)奏、教學過程的落實、課堂意外情況等各個方面都蘊含著豐富的細節(jié),細節(jié)成就完美,只有關注這些細節(jié),機智地處理好這些細節(jié),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
四、善思樂學,充分思考
以往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總是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重理論、輕實際,老師講的多而學生參與的少。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怎樣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敢言善問,使他們能樂學、善思、質疑、創(chuàng)新,從而真正成為數(shù)學課堂的主人。這是初中數(shù)學教師應該探索的教育話題。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在老師的安排下按部就 ? 2? 班進行學習的,是一個被動接受的客體。學會的也只是書本知識、解題方法、模仿和記憶罷了,而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很難獲得,學生學會并能運用的知識很有限,甚至很多學生產生了“學數(shù)學有什么用?”的疑問。鑒于此,我在教學中不斷嘗試各種教學方式,并在實踐中體會出讓學生死記多練不如讓學生“樂學、善思、質疑、創(chuàng)新”,讓學生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不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學習的能力。
1. 調動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善學”
如何使學生想學、樂學呢?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了解、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數(shù)學問題呢?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shù)學需要呢?這就要求教師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體會到數(shù)學的實際價值和樂趣。
2. 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善思”
傳授知識是教學的目的之一,但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獨立思考不是天馬行空胡思亂想,是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的。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思考,特別要注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獨立的思考可以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奶剿,而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的掌握本領,形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其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途徑。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學生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教師成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數(shù)學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寧夏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8期.
[2]《教學設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2期.
[3]《給數(shù)學插上思維的翅膀》讀寫算雜志社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