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成長的一生之中,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yǎng),特別注重對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文章以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為探究主旨,通過小學生道德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描述,具體分析了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道德情感培養(yǎng)現狀及培養(yǎng)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品德與社會;小學生;道德情感
自古以來,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道德的培養(yǎng)與情感有著密切聯系,主體通過道德情感的感知體驗不斷將自己的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結合起來,最終以道德行為的表現方式體現出自己的道德品質,在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中道德情感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小學生沒有深刻的情感體驗,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不斷提高道德認知能力,進而促進自身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形成。
一、小學生道德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作為小學生道德行為體現的主要內容,能夠對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產生較大影響。在小學教學活動中,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對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這種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調動小學生品德與社會理論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興趣不斷進行品德與社會內容的學習。其次,道德情感能夠加強小學生對道德的認知,使學生將自有的情感經驗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在清楚明白道德準則的基礎上進行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進而實現道德自律。再次,人在社會中的一切行為是受情感認知影響的,小學生能夠通過形成的道德情感與道德意識進行道德行為,因此,對小學生而言,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和認識是極為重要的,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產生都是通過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實現的。最后,道德情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起到終身影響的作用,促進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道德情感培養(yǎng)現狀
1.教師對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認知缺失
現階段雖然小學已經開始注重對小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沒有耐心對學生進行品德情感培養(yǎng),許多教師依舊忽略了小學生道德品質教學的重要性,這種教學認知上的缺失給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帶來了困難。例如,教師往往會抱怨學生沒有上進心,無法從小學生的視角對小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的道德情感教育。
2.教師教學沒有聯系實際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課本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忽視了對小學生情感現狀的了解,導致教學活動無法將實際與理論結合起來。對于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道德情感現狀,教師常常選擇了回避,這種純理論的課程無法使小學生對品德內容產生興趣。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情感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往往以假大空的方式進行講解。
3.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方式以說理型為主,這種單一、呆板的教學方式使小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厭煩感,在小學生沒有產生興趣的基礎上使教學效果無法得以實現。小學生有著好動、好奇心較強的心理特征,他們對事物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因此,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
4.教學活動缺乏交流
在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一方面,教師無法將教學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教學的內容脫離了學生的認知,導致學生的情感出現扭曲等現狀,情感道德教育無法真正得以實現。另一方面,學生一般不愿將自己的情感認知反饋給教師,這導致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無法將教師講解的內容與自身情況結合起來,情感教學呈現出較差的效果。
三、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道德情感培養(yǎng)的策略
1.利用情境加強情感體驗
情境教學是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極為重要的教學方式,情境的營造能夠使小學生在增強情感體驗的過程中認真感知情感內容。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有著多樣的情境設置。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實現道德情感培養(yǎng)。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的《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一課進行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對交通問題產生思考,并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真正了解與交通相關的問題,并將其應用于實踐。
其次,通過模擬情境的設置讓學生真實感受情感。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多元化的教學設備為模擬情境的教學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內容教授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及特征,在學生了解民族知識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現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知情感,將現實實際與課本內容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道德認知的基礎上提升道德行為。例如,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我們的班干部選舉》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引導學生進行一次選舉活動,通過與學生交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選舉方案設定,在強化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進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
2.融入情感加強情感交流
教師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引導者,其情感態(tài)度與人文素養(yǎng)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在對小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以耐心的態(tài)度對小學生進行講解,通過自身道德情感的體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通過交流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認知。例如,在品德與社會四年級《家鄉(xiāng)的美景家鄉(xiāng)的人》一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融入教學活動中,通過多媒體等形式的圖像展現,和學生產生情感交流,在加強學生美育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提升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師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才能使這一內容教學達到效果。
3.利用實踐實現情感內化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是將道德情感融入情感行為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真正將學到的情感內容融入情感實踐中,通過社會調查、社會參觀等形式激發(fā)學生情感實踐體驗,促使情感培養(yǎng)內容實現內化,進而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
總而言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設置是基于小學生認知水平之上的品德教育,具有較強的情感性。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對小學生進行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既能夠影響小學生自身的人生發(fā)展,也能推動國家向前發(fā)展,F階段,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情感培養(yǎng)存在許多問題,教師要根據實際,結合學生特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促進小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玉蘭.論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研版),2015,(23).
[2]林 云.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情感[J].速讀(上旬),2015,(9).
。ㄗ髡邌挝唬赫憬×x烏市五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