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論文頻道
 
 網(wǎng)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shù)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shù)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shù) | 音樂

淺談身體律動對小學音樂課程的輔助性研究

更新時間:2017/4/18 10:24:00  瀏覽量:4237

  【摘要】即便是在今天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也很少出現(xiàn)有關(guān)“肢體”的課程。學生對于身體機能的理解和運用,完全取決于體育課的教學。而更靈活的身體支配和運用更是從未接觸。所謂身體的律動,就是將音樂的音符、節(jié)拍與身體動作相結(jié)合,通過身體上的動作感受音樂節(jié)拍,更好的幫助學生學唱歌曲。而目前小學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在長久的教唱中認識“音符”和“唱譜”。但是對于節(jié)拍的掌握,包括學過“竹笛”、“琵琶”、“鋼琴”等樂器的同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對于變化多端的音律理解,更是難以避免。全面發(fā)展告訴我們,知識與技能是相互并存的,興趣和活躍才是營造生動課堂的必要因素,也是實現(xiàn)有效課堂的永動機。

  【關(guān)鍵詞】肢體;興趣;有效;音樂

  一節(jié)音樂課中能將身體與運動結(jié)合,該是多么和諧的場景。音樂會讓動作的長度與力度結(jié)合身體的律動帶給音樂除唱以為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試想,學生既可以唱也可以揮舞或擺動,學習變得多么富有樂趣。以下,筆者將結(jié)合音樂課的開展進行簡單闡述:

  一、能有一雙“會聽”的耳朵

  身體律動的加入,可以鍛煉學生有一雙“會聽的耳朵”。能夠真切的使學生從多方面來接觸音樂。我們時常會在欣賞課上播放一些作家名曲,分解歌曲段落旋律,讓學生體會其中表達的感情。但是學生往往說出來的,只是一個詞語,用“難過”、“歡快”就詮釋了整首歌曲的情感。用言語去表達情感,是學生在欣賞語文課文時采用的手段。音樂和舞蹈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個聽,一個唱,有聽才有唱,有唱才有聽,音樂的感受,并不適用。反而,如果改用身體動作表達音樂旋律,則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例如,蘇少三年級上冊,有一首欣賞曲《野蜂飛舞》(馬克西姆),音樂剛一想起,學生就開始嬉笑,身體不自覺的跟隨顫動。為了不阻礙學習感受音樂,我并沒有阻止這場騷動。曲畢,我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他用了“激動”一個詞。另一名學生則說:“很快”。然而這些都不是我的答案,我請同學們?nèi)w起立,并提醒學生試著結(jié)合題目和旋律,自己用身體動作表達曲目的內(nèi)容和情感。當音樂再次響起時,我看到有同學用腳尖快速踏著地板,身體蜷縮。大多數(shù),擺動手臂,做出“快跑”的姿勢。事后有一學生總結(jié)說:“我也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只是感覺我很忙,似乎有很多事要做!

  我表揚了這位同學,并因此講了“野蜂襲擊織布工和廚娘”的故事,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音樂里的故事,還有曲中包含的激情四射,澎湃而張力,無處不在的節(jié)奏感。

  二、能做到心中有旋律,身上有節(jié)拍

  其實,身體動作對于音樂節(jié)拍的理解也非常有利,我們常常也會在一首歌曲中加入拍手、畫節(jié)拍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音階變化。因此,一雙會識別音樂韻律的耳朵對于音樂的學習是有極大幫助的。一首歌曲由多個節(jié)奏型變化組成,通過肢體感知來熟悉節(jié)奏型變化,邊跳邊唱,更加直觀。

  比如:蘇少三上《游子吟》這一課,為讓學生感受附點節(jié)奏型,單憑口述和講解都不顯得直觀,唯獨通過肢體動作更能讓學生意會“X·”。這里我們可以簡單用拍手來代替節(jié)奏型,也可以用一小段的舞蹈動作來貫穿全曲。歌曲大致表達的意思是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其中第一句,用“縫衣服”的動作來表達節(jié)奏型:XX XX | X-。用“穿衣豎領(lǐng)”的動作來表示第二句相同的節(jié)奏型,以此類推等。

  另外,學生還可以自己來創(chuàng)作節(jié)奏型的動作。在理解節(jié)奏型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自己去編創(chuàng)動作。就拿簡單的“跳”來示范,X 就是跳一下,XX 就是連跳兩下。 X·X 就是跳-蹲-跳。單憑這一種跳,甚至就可以完成全曲的律動效果。

  在表達節(jié)奏型的方式上還有很多,除了上下跳,還有左右跳,前后跳,甚至可以左前、右后的跳。還有跑、走、踏步等等單個的動作來節(jié)奏型,后續(xù)可以組合動作來讓學生編創(chuàng),可以說,既方式多樣,也不需要關(guān)于舞蹈的基礎(chǔ)學習。

  從長久發(fā)展來看,一個能融入韻律中的肢體,音樂就變得不止是“愛唱歌學生”的音樂了,他會是“所有人”的音樂,用各自喜歡的方式學習、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而這相比音樂課上的“拍手游戲”,能夠活動全身的動作更具有價值和它的魅力。所以,肢體語言感受音樂節(jié)拍,更直觀,更主動!

  三、能作為音樂課堂的永動機

  身體與音樂的律動具有長期有效性。鑒于實施有效課堂,避免音樂課上的花哨而沒有意義。身體律動正是讓學生親身去體會歌曲旋律、感受音樂韻味的實踐行為。同時它不僅能夠改善音樂課堂的活躍度,也讓一部分并不熱愛音樂,對音色、音準有缺陷的學生,掌握另一種表達藝術(shù)的方式。更讓那些本身就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對音樂學習更加的穩(wěn)固和扎實。

  另外,從舞蹈的角度來分析,雖然身體律動不等同于一節(jié)“舞蹈課”,但它又淺顯的涉及到一些舞蹈。舞蹈動作的加入,會是“身體律動”的前身,而后來所涉及到的更多舞蹈方面的內(nèi)容,將會更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學習。

  并且,但凡涉及到了肢體的訓練,它都對身體的有益處,對于形體、端正體態(tài)、坐姿、站姿和培養(yǎng)良好氣質(zhì)形象等都有一定的效果。6-12歲又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對于形體的糾正和塑造都有幫助。不僅避免了彎腰駝背等毛病,也改善了不協(xié)調(diào)和體質(zhì)差等問題。

  盧安·約翰遜[美]曾在《課堂游戲中》解釋道:在正式上課前的幾分鐘用簡單的運動可以花掉學生身上多余的能量,增加腦部的供氧,對于之后的教學活動,學生更能夠認真聆聽。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yīng)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熱愛音樂的興趣,其次才是掌握基礎(chǔ)的音樂知識,然后學唱課本里的歌曲。身體律動正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貫徹有效課堂的巨大動力。它很靈活,并且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滲透,簡單到單純的一個動作,復雜到多組動作之間組合,甚至可以涉及一些舞蹈成分。用不同的舞種去感受不同的韻律風格、民族風俗習性,最終達到學習音樂的目的。任何有關(guān)音樂的傳達都離不開我們的肢體,正如舞蹈、戲劇離不開音樂,作用是相互依存的。通過律動輔助的音樂課,能讓所上的音樂課,旋律一旦想起,就情不自禁地想要用肢體去律動,使得不論身體還是精神都能夠得到鍛煉和放松。

 與身體律動有關(guān)的小學音樂論文
  • 暫無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