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論文頻道
 
 網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欄目類別:論文發(fā)表網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初探

更新時間:2017/2/3 11:10:00  瀏覽量:4034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正處于改革與發(fā)展的過渡期,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中找到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歷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能力來進行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促進高效教學的進行。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歷史教學是一門藝術,歷史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和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不斷學習、鉆研、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要深入探究新課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整改,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積極探究,加深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策略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為了激發(fā)學生學歷史的情趣,教學語言要適當加工,使其生活化,趣味化。以通俗形象的語言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抽象的歷史事件鮮活起來,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從而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學習《美國的誕生》一課時,依據教材內容用帶點“評書味”的方法,我給學生講了華盛頓童年時,砍掉櫻桃樹的故事,并故意說:“父親為什么沒有責備華盛頓?因為他手里拿著斧子。”學生在笑聲中,體味著做人的道理。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情趣。教學中,我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表演歷史小話劇,使學生深入歷史情境,通過角色轉換,培養(yǎng)其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例如,在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一課時,我們組織學生表演話劇《草地親情》,班長演老炊事員,面對扮演傷員的同學大喊:“我是炊事員,聽我的,你們先吃……”學生如身臨其境,深受感動,有效的達成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后,為了讓學生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導游”,并在活動開始前講明“游戲的規(guī)則”:①了解并掌握導游的基本常識;②每個學習小組都針對某一長征路上的重要地點撰寫導游詞和安排旅游路線;③每個小組的表現時間在5~8分鐘左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此項游戲,不僅鍛煉了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在活動中建立了合作的意識,提高了合作能力。學生不僅對歷史學習產生了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對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體會和對中國革命歷史的艱難曲折的認知。通過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為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策略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摒棄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輕松一刻”,“課堂小辯論”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時在講課中適當插進一些與歷史有關的傳說或笑話,有時針對某些歷史問題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課堂小辯論。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可以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他們用更全面的眼光來分析歷史問題,并且在小組合作中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研究性學習能力。“導學——展示——反饋”教學模式。首先,導入要開好頭。精彩的引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這課時,由于學生平時玩很多關于三國的游戲,對于這段歷史較為熟悉。因此,講課之前筆者先讓他們收集三國的小故事,以學生講解歷史小故事的方式導入,從而增加學生的主動性。其次,拿出10到15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故事,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做適當的引導,將故事和課本上的知識有效結合起來。最后,進行課堂知識的反饋和總結。這樣,既可以避免死記硬背,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叭蝿铡繕恕苯虒W模式。教師根據課標的要求,先把教學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細化的子目標,包括重難點在內都一一明確到位,再把這些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者用PPT展示出來,以使每個學生都非常明確這一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內容,目標知識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需要重點掌握等。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生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有的放矢地去獲取有關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策略

  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huán)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是很重要的。例如,運用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直接感知。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對于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學習;近代史中,對于國共兩黨進行的三大戰(zhàn)役的學習等,我就借助路線掛圖進行教學,變抽象為直觀,便于學生理解記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感性認識。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利用多媒體兼容性高的特點,把圖片、影片、錄像等史料重現,通過歷史的原貌的重現,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進一步加強對歷史知識的領悟、理解和掌握。在講授“開國大典”時,我給學生放映了中國悲壯的近代歷史簡評,放映了第一屆領導集體走上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場景。當時,全班的學生都震撼了,他們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中古時代的歐洲》課件制作前,通過精心研究教材、大量地搜集資料以及耐心、細致地篩選,筆者首先編纂出了詳盡的教案,將這節(jié)課所涉及的內容比作一部浩繁的史書,教材中天然的四個子目就化為史書的四則篇章,以此為主線,帶領學生逐次展開對“騎士、教會、城市、拜占庭”四部分內容的學習。相應的,課件的主體也分為四個部分即“西歐·騎士篇、西歐·教會篇、西歐·城市篇、西歐·拜占庭”。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內容教授前,分別展現相應的幻燈片,有助于學生把握這堂課的總體框架和基本脈絡,有助于知識整體性的構建。再如,在新課導入部分,教案設計為由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歐洲的相關知識后,在師生互動中引領學生回顧羅馬帝國分裂的相關史實:師:讓我們首先把時間定格在公元395年,那一年,輝煌一時的羅馬帝國發(fā)生了怎樣的滄桑巨變?生: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師:首都分別為什么?生: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師:此后,東西兩個羅馬沿著不同的軌跡前行,西羅馬的命運如何?生: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入侵和本國人人民起義的雙重打擊下滅亡。師:此后,西歐步入了封建社會,即中世紀,也叫中古時代……根據這段文字,筆者設計了如下兩張幻燈片,上面均繪有古代羅馬地圖。其中,東西羅馬的分界線,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兩座城市,以及“中古時代”字樣和具體的起止年月,均在師生活動中依照相關語句經點擊,以動畫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在課堂上,課件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契合,表現為師生互動的水乳交融,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青華.《課程教育研究》,2014(6):112-112

 與教學策略有關的初中歷史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