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言離不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語言離不開反思研究。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在反思中繼承和吸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寶貴經驗,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東西,如“填鴨灌輸、題海訓練”等。教學中嚴重地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致使有些在中高考中獲得高分的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比較差。大部分學生學了多年英語以后,仍失望地發(fā)現(xiàn)自己聽不懂,說不好,讀不快,寫不出。由此看來,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難以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這里,我們首先應該十分重視英語教育中學生語言素質的培養(yǎng)。
總體來說,語言素質包括語言基礎知識、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語言教學的目的來看,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應當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具體來說,交際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即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語用能力(pragmatic mpetence)。語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語音、詞匯、語法規(guī)則體系,能辨別和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它強調使用語言的準確性。語用能力包括社會語言能力、即席表達能力和話語能力,它強調使用語言的流利性和得體性。社會語言能力是指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了解,從而懂得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對誰、用什么方式和態(tài)度說什么話,比較重視文化差異對交際的影響,強調使用語言的得體性。即席表達能力指在真實的(而不是模擬的)情景中即席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填補信息溝,達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比較強調交際情景的真實性。因為只有在真實的情景中,交際才具有實際意義和有效性。話語能力指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中,得體地使用上下文意思連貫的話,而不僅是孤立的句子,強調使用語言的流利性和連貫性。
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以往教師在英語課堂里使用漢語太多,再加上課下缺乏英語學習環(huán)境,有些學生不得不使用漢語語音去標注英語單詞的讀音。在造句時,學生往往依照漢語表達習慣去造英語句子,結果說出來的句子不倫不類。學生在實際表達中,由于情不自禁地尋求漢語的幫助,先把要表達的想法在大腦中通過漢語譯成英文,然后再說出來,這樣就嚴重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采用直觀教學手段,把英語和要表達的事物直接相聯(lián)系,讓學生直接理解、直接記憶;第二,用英語教英語,讓學生直接用英語理解英語,直接用英語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盡量使用英語,但必要時使用漢語。適當使用漢語是必要的,進行適當?shù)臐h英對比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宜過多。聽、說、讀、寫既是教學的手段,又是教學的目的。四者相輔相成,在交際中缺一不可。四者的功能各不相同,聽、讀是輸入,說、寫是輸出。若要實現(xiàn)高效的輸出,一定要有大量的輸入做保證。教學是教和學的統(tǒng)一體。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學了幾年英語以后,還要教師領讀單詞,還要由教師逐句把課文譯成漢語;不少學生只會認讀課文,而對與課文難易程度相當?shù)恼n外閱讀材料,則看不懂或閱讀速度很慢;很多學生可以背誦不少句型和語法規(guī)則,但在說和寫英語時卻錯誤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難點,也是英語教學轉必不可少的一項,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復習英語單詞、幫助學生學習新的語法結構的一項基本方法。“互動式”教學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研究的基礎上的教學模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先閱讀材料,然后根據(jù)學習目標和要求去思考、去探索知識,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閱讀訓練,強調他們獨立閱讀能力,逐步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在進行課文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瀏覽文本,使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結構和段落,明確重點和難點,然后仔細閱讀,準確、完整地理解課文內容,最后進行重點閱讀,克服困難,整理和分析知識體系的形成。這將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在我看來,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應用環(huán)境,“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就是很好的一種。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是我們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比如一個幼兒,如果讓他在一個說英語的國度成長,不用專門培養(yǎng)他說英語的能力,他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我們的中國學生,從小學英語,大學畢業(yè)后,不少的卻不能用英語進行正常交流。這就說明,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對于掌握一種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我規(guī)定只允許說英語。每堂課前,讓值日生用英語匯報天氣、學生出勤情況,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詞匯匯報一下發(fā)生在班級或校園的重要事件。每隔一段時間,便拿出一天作為“英語日”,規(guī)定只能用英語進行交流。與其他英語老師一起組織英語角,每周進行活動,模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進行英語交際活動,比如購物、問路、就餐、出游、聚會等。還組織學生進行英語主題演講,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舉辦英語晚會等活動。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的英語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為此,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具體幫助。課堂上,表揚學習進步的學生,同時更要關心和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同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盡量做到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有進步。其次,教師還應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階段來培養(yǎng)。為此,教師應為他們設計一些交際性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采訪等。只要我們高度重視并且充分挖掘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因素,那么,英語這門課程就必然能夠在素質教育中發(fā)揮巨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