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論文頻道
 
 網(wǎng)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探析

更新時間:2018/3/1 11:33:00  瀏覽量:2562

  摘要:隨著我國初中語文新課改、新教材的應用,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有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需要積極改進教學方式,全面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新課改教學理念,想方設法煥發(fā)語文課堂活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地方。

  關鍵詞:新課改;過程;激勵

  一、教學形式、方法、手段要多樣化,現(xiàn)代化

  在教育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僅靠舊的教學手段:老師黑板寫,學生底下記,老師說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我們要大膽創(chuàng)新,能否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資源來服務于學生已經(jīng)成為考核語文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之一,尤其是語文學科所講內容具有不可再現(xiàn)性,使之課堂普遍存在“師講生聽”的現(xiàn)狀,更迫切需要語文課程實現(xiàn)教學現(xiàn)代化。教師必須要在兩個“轉變”上下狠功夫,才能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現(xiàn)代化教學,將現(xiàn)代化教學真正運用到課堂上。

  1.思想觀念的轉變轉變語文學科等人文學科不重視現(xiàn)代化教學的思想,F(xiàn)代化教學已在教育領域實現(xiàn)全面運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都有了顛覆性的改變,這種改變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和教與學的理論,從而使整個教學體制發(fā)生變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人文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新課標重點推崇的。

  2.教學模式的轉變不改變教學模式只是對教學內容、手段的改進就好比醫(yī)生口中“治標不治本”一樣,無法體現(xiàn)素質教育,F(xiàn)如今許多教師已經(jīng)在課堂上使用了一些先進的教學軟件,但只是方便了教師如何授課卻沒有考慮到學生如何學習,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探求知識。這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病,不改變這種現(xiàn)狀,“師講生聽”的問題就不能解決。所以教師要充分學習研究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互動性強、共享性好的優(yōu)點,使用教師主導學生學習,二者相互結合的教學軟件,建立全新的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

  二、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

  新課標的中心思想就是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轉移,真正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怎樣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每個語文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首先,要認清課堂中的主體,改變“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學生要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則應成為教學活動的輔導者和指導者。這一觀念的轉變就要求教師不僅僅拘泥于課本知識,還應按照學生的實際需要,調整教材,保證學生參與教學的時間。

  其次,尊重學生主體,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和諧的。這樣學生就能對一些問題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大家一起討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尊重主體就是全面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和特長愛好,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所謂的因材施教就是在提問、作業(yè)和考核中都有層次性,全面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重視過程,強化訓練

  語文學習是認知過程,同時又是實踐過程。還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離不開求知實踐。為此,我們必須把“過程”放在比“結論”更重要的位置,把學生的參與落在實處。習慣上,人們一提起參與就會覺得是指學生課堂答問。教師也常常把不能按照教師的設計順利答出答案叫做“不配合”、“不參與”。這種只求“結論”不重視探討“過程”的做法,即使問得再多,對學生的思考、判斷、分析、綜合等能力的訓練也是毫無裨益的。因此,重視“過程”的實質就是重視學生的思維實踐。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過程”的訓練:

  強化“讀”的過程。讀,是學生直接感知課文的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充分的讀的過程就不可能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

  強化思考的過程。我們倡導的啟發(fā)式教學的要義在于教師提供指導性參考,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逐步探出問題的結論。思考過程是思維不斷深入直至完善的過程。那種“教師即問,學生即答,回答不出,教師自答”的簡單問答式是不可取的。

  強化表達過程。表達即信息交流,表達過程就是思維流程的展示過程。強化這一過程的結果,必然使思維從無序到有序,有紊亂到條理分明,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

  強化動手過程。也就是說要養(yǎng)成勤于動手的習慣,學會標記、圈點、批注,學會在動手中獲得知識、方法,獲得能力。

  四、鼓勵表揚式評價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在課堂上繪了一幅圖:一片樹葉中間畫三個地球,讓學生說出畫面的意思及啟示。學生的說法有以下幾種:A、地球是綠色家園。B、地球與自然界的生物分不開。C、愛護地球。D、地球是我們綠色的家園,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它。很顯然,相比之下,最后一位同學的回答更完整、精妙一些,也許他的觀點、思維是在前三位學生的引導下完成的,那就是把整副畫面看作是眼睛。作為教師,對以上四位同學的觀點你能做出是與否的判斷嗎?難道你能否定前三位嗎?所以,我們只能對其采取表揚、鼓勵的評價。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的職責異常重大。他不僅肩負著學生對課程的了解與掌握,同樣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重要使命。只要立足于新課程改革方針,著眼于新思想,提高自身素養(yǎng),彰顯人文性,有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成功的把新課程改革落實在實事上。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灘歌初級中學 741300)

 與新課改有關的初中語文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