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概述:
1、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嚴重,賦稅繁重,階級矛盾激化,農民起義不斷,社會動蕩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遼、西夏威脅;
。3)宋初空前強化君主專制集權,出現冗官、冗兵、冗費,形成積貧積弱局面;
(4)慶歷新政失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改革呼聲強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變法。
2、性質:
王安石變法是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是社會改良性質的改革。
3、歷史地位:
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時期內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有利于社會進步,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但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tǒng)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危機,注定改革必然失敗。
4、積極作用:
(1)在經濟方面,使農業(yè)生產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同時,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2)在軍隊方面,節(jié)省了軍費開支,同時也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有效的解決了冗兵的問題。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養(yǎng)了大批學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變法使得宋朝的國力由弱轉強,一度扭轉了統(tǒng)治危機,積貧積弱局面有所改變,短期內取得了富國強兵的效果。
5、局限性:
。1)變法沒有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的危機。
(2)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
王安石變法的失。
1、原因:
。1)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撓和破壞。(這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2)宋神宗在變法后期的動搖。
(3)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廢除了新法。
。4)在變法過程中,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
2、啟示:
。1)改革是歷史發(fā)展的要求和產物。
。2)改革是革除社會弊政,促進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權和私利,因而會有阻力,甚至充滿了尖銳的斗爭。因此,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行動要堅決徹底,要注意用人。
王安石的用人與變法失敗的關系:
在學問、道德與人品方面,王安石都是一流人物,在這一點上,連他的政治夙敵也不得不肅然起敬。但他的變法并未取得最后的成功,原因是王安石用人不當,一批有才無德的“小人”成為王安石的最得力助手,導致變法在執(zhí)行時走樣,不得人心。
被稱為“護法善神”的呂惠卿是一個極有政治天賦的人物,王安石曾對他稱贊不已。熙寧初年王安石初為參知政事時,曾對宋神宗說:“惠卿之賢,豈特今人,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學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獨惠卿而已。”從新法的實行過程來看,安石此話不假,如果沒有呂惠卿的堅決支持,王安石的變法工作不會那么順利。然而,這只是一個方面,呂惠卿的弱點同樣非常突出,這就是他的私心太重,心胸狹小。在王安石第一次罷相期間,呂惠卿這種自私的秉性暴露無遺,具體表現在:第一,為達到取代王安石的目的,大說王安石的壞話,損壞王安石的名聲;第二,排擠曾與自己共同主持新法的同僚,對此,沈括、韓絳等人很有意見;第三,大肆提拔自己的兄弟及親朋好友,如其弟呂升卿、呂和卿、妻弟方希覺等人,在呂惠卿政務期間迅速得到提升;第四,謀取私利,大肆置辦田產。
王安石的另一個得力助手鄧綰,也是一個典型的勢利小人,他有句名言:“笑罵由汝,好官須我為之!睆倪@句話可以想見其為人。但就是這種人,卻一直得到王安石的提拔。鄧綰依靠高超的獻媚術,迅速升到御史中丞、龍圖閣侍制的高位。他利用言官的彈劾權,確實為王安石幫了不少忙。但他人品太差,見風使舵,誰有用就歌頌誰,誰無用就貶損誰。王安石第一次罷相期間,他見呂惠卿有代王安石的可能,于是跟在呂惠卿的后面說王安石的壞話,儼然成為呂惠卿的忠實信徒。王安石復職后,鄧綰又極力掩蓋自己的行為,故意拉開與呂惠卿的距離,甚至又說起呂惠卿的壞話,“奮力”揭發(fā)呂惠卿私置田產等不法行為。鄧綰的露骨做法不僅使宋神宗很生氣,連王安石也覺得此人太沒有原則性。宋神宗厭惡其為人,親自下令罷免了鄧綰的官職。不久以后,王安石便辭職,結束了他的變法生涯。
在識人用人方面,王安石相當的書呆子氣,他自己是君子,往往就認為他周圍的人也是君子,他的這一缺點對變法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變法期間,由王安石提拔的一大批新銳官員都被人們視為“小人”。在王安石罷相前后,宋神宗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但王安石本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退居江寧養(yǎng)老時,才逐漸對此有所認識,但那時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