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主渠道。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睂Υ耍以谡n改實踐中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個性教師——學生張揚個性的閱讀指導者
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理解。這不是指教師特有的性格和特有的方法,而是指教師對教材有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閱讀理解。教師要讀出作品的精神與魅力來,要讀出自己的個性感悟來,不能只依靠一本“教參”,先入為主地替代自己的理解。在個性化閱讀方面,教師應是學生的示范。沒有個性的教師,自然培養(yǎng)不出有個性的學生。
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審美體驗。由于學生自我經(jīng)驗的局限性,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認識。對于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理解,從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其理解方式、水平,及時給予糾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
二、和諧課堂——學生張揚個性的閱讀舞臺
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于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摒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放下架子,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誠意地與學生交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用“你的觀點呢?”“還有不同的看法嗎?”“再想想!薄罢l來補充?說錯也不要緊!”等親切的話語,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把他們的個性、想象、創(chuàng)造的潛能開發(fā)出來。
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生能自由主動地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情感,能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發(fā)展自己,并體會到自主性和尊嚴感。
三、自主閱讀——孩子張揚個性的閱讀方式
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在讀中積極思考。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對于悟性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主動探求問題,張揚他們的個性;而對于一些基礎(chǔ)不太好的學生,則要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边@就體現(xiàn)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chǔ)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內(nèi)容,在個性化閱讀中體驗快樂,提高閱讀水平。
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體驗,他們必然希望和別人交流、分享見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與家長交流等,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在觀點的相互碰撞中,不斷反思、總結(jié),最終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生活閱歷等,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個性化閱讀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