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含政治認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參與三個方面。本文以高中政治《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一課為例,探討了如何在情景構建中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認同、在問題探究培養(yǎng)高中生的理性精神、在氛圍營造中培養(yǎng)高中生的公共參與意識,以期不斷培養(yǎng)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生 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
當前,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中國教育改革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基于思想政治課程的特點,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參與這三個方面。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高中政治教師必須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下面,筆者以《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七課中的第一框《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為例,努力思考和探究了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如何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在情境構建中培養(yǎng)高中生的政治認同
所謂的政治認同,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認可和贊同。在高中政治課教學活動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響,有些教師往往不可避免地只重視考試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政治引導,以至于有的學生認為這種政治情感是強加給他們的。要想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
在教學《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認同民族精神,筆者選擇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作為情景導入,讓學生通過情景構建感受運動員的奧運風采,從心理上受到觸動,從而認可運動員的努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為祖國自豪的政治情感。
在整體教學設計中,筆者堅持了“一例到底”的教學模式,采用與奧運會有關的例子。如在探究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時,筆者采用了中國女排的風采作為例子,達到前后呼應。在具體情境的設計中,筆者講述了女排運動員朱婷和女排教練郎平的事跡,播放了中國女排運動員的決賽等視頻。在暑假期間,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觀看過了中國女排的比賽,所以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當學生看完視頻內容后,都會積極踴躍地參與討論,最后總結出,中國隊在奧運會上能有今天的表現(xiàn),是在民族精神的作用下,通過不斷努力而實現(xiàn)的。至此,高中生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進而肯定民族精神的作用,達成政治認同。
二、在問題探究中培養(yǎng)高中生的理性精神
目前,高中生的最大特點是思想不成熟,知識結構不健全,實踐活動不多,遇到問題時只會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讀,使用片面的觀點看待問題,缺乏理性思維和法治意識。但他們的思想又很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更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應以課本為基礎,有目的地開展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組織學生收集相關資料,運用現(xiàn)實材料,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識。
在教學《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中的“永遠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筆者提出了一個辯論題目:拒絕日貨是否就是愛國主義?正方的觀點是拒絕日貨是愛國主義,反方的觀點是拒絕日貨不是愛國主義。
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有上網查閱資料的,有翻閱圖書的,有制作幻燈片的。這種形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辯論的興趣,更讓他們能夠為了一個觀點而去收集、整理自己的論據(jù)資料,構建理性的思維體系。在整個辯論賽中,學生們的辯論很激烈、很精彩。如正方認為拒絕日貨會對日本經濟的增長造成影響,我們可以通過抵制日貨的行為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反方立即反駁,認為拒絕日貨會對中國人的就業(yè)造成影響,是不理智的行為等。通過辯論賽的形式,學生們都能為自己的觀點找出合理的論據(jù),逐漸形成嚴謹、批判的理性思維,使自己擁有獨立的思考空間。最后,對于愛國主義,學生們一致認可,人們要理性愛國,不能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通過辯論互動的方式,促進了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在氛圍營造中培養(yǎng)高中生的公共參與意識
“公共參與是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xiàn),是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意識和精神!苯處煈撘龑W生參與公共生活,促使學生擁有強烈的公民意識。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應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教學《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惜等,筆者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搜集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事例。有的小組搜集了土爾扈特東歸的資料,有的小組搜集了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資料,有的小組搜集了中國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資料,這不僅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了有效信息,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的那樣:“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绷硗猓谵q論“拒絕日貨是否就是愛國主義?”一題時,學生們分工明確,積極地參與討論,這種民主、和諧、活躍的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每位政治教師的使命,而培養(yǎng)高中生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政治教師更應該提高自我意識,提升教學水平,讓核心素養(yǎng)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
[2]李曉東.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0).
[3]黃金燕.先學后教,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初探[J].新課程(中),2011,(6).
。ㄗ髡邌挝唬航骺萍紝W院附屬中學)